当前位置: 智能网 > 智能制造 > 政策支持,按需而行,大湾区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时

政策支持,按需而行,大湾区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7 16:00:52   浏览次数:144
核心提示:2019年11月27日关于政策支持,按需而行,大湾区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时的最新消息:从2017年粤港澳三地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湾区应运而生。在粤港


从2017年粤港澳三地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湾区应运而生。

在粤港澳大湾区利好的政策背景下,广东省也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让星罗棋布的中小制造企业迎来了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机遇。然而,在国际贸易摩擦、人口红利渐失的大环境下,如何用好政策和技术、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就成为了企业主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月22日,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指导,福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支持,深圳市中小企业家联谊会、深圳市中小企业产业创新协会、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产业生态·湾区共建”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产业创新峰会在深圳福田五洲宾馆举行。

本届峰会以“产业生态·湾区共建”为主题,特邀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府部门和各领域重要嘉宾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共建产业创新生态、智能制造发表主旨演讲,给中小企业主们带来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此外,现场还公布了“2019金湾奖·十大创新力企业”与“2019金湾奖·十大创新力人物”榜单,并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创新基地》进行授牌仪式。

不管是工业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新的科技需要落地才有作用。在大湾区,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在各自领域的共同发力,给新技术的发展落地创造了理想的温床。

政策支持照亮产业升级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宣告了世界第四个湾区的诞生。尽管大湾区GDP总量达到1.6万亿美元,人均GDP也达到了2.3万美元,然而粤、港、澳三地社会和经济差异很大,如何进行区域分工协作,让科技落地赋能,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点。

从人均数据来看,身为中国经济领头羊的广东省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中小企业星罗棋布,产业大而不强。国际贸易争端、人口红利流失、环境成本增加等因素,都成为了广东中小企业的紧箍咒,技术赋能下的转型升级已经是唯一出路。

为了帮助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政府抓住产业的难点和痛点,予以针对性的政策扶持。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难点有二:其一是缺乏研发的技术和资金,本来就有生存压力,转型计划掣肘于有限的营收;其二是对转型的方向无从把握,担心有限的投入得不到产出。

针对这两个难点,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奖补工作方案》和《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无疑是“对症下药”。

前者直接以奖励补贴的形式,从经济上补贴中小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成本;后者则指明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1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100个以上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将树立标杆效应,让中小制造企业有迹可循。

在大湾区中,无论从自身全球金融中心和自由港的定位,还是人均GDP和发达程度,香港都扮演了领跑者的角色。香港特区政府在2017年针对科创发展定下了八大方向,其中就包括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研人才、提供创投基金等兼顾科研和产业化进程的内容。

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南区首席代表吴文惠在致辞中表示,香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国际化和金融中心三个优势。大湾区广阔的腹地可以和香港进行互补,香港的初创企业可以利用大湾区的资源优势发展壮大。

广东省的面积、人口等资源优势和港澳的科研、金融、国际化优势,在产业上形成了优势互补,为新技术从实验室到企业的征程铺就坦途。

制造企业升级要按需投入,小步快走

随着人口红利的流失和环境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制造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境,另一方面净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靠劳动密集型模式生存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面对着生存困境和转型压力。

大企业相对而言资金充沛,转型需求旺盛的同时也能承担试错的成本,所以在转型道路上走得更远。如富士康孵化出的工业富联,其业务早已超出了内部需求,开始赋能其他行业和企业。

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自然不能望其项背,成为赋能商甲方的他们,不仅要平衡原有业务和转型投入,而且得进入原本并不了解的技术领域,制定技术策略。据某芯片代理分销商介绍,以他在行业内的实际经验,目前每年拿出营收的1.5%放在数字化改造上,能够在负担和成效间把握一个良好的平衡。

“每个企业的资金和我们的战略是不一样的,这个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投入、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不是说买了高通的(设备)就是智能制造。”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总经理贺小鹏在峰会的圆桌环节中说。他还认为,智能制造和实际应用管理的结合也非常重要,如果管理不能匹配新系统,企业就会有风险。

除了资金和管理外,人才也成为传统制造业的难题。国显科技副总经理甘明华认为,智能制造需要复合型人才,想在市场寻找既懂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人才非常困难,往往只能在企业内部想办法。

尽管在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已经落地的技术已经在生产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这给予了中小制造企业主们继续推动转型升级的信心。

由于近两年公司人员快速扩张,吉利通电子不管是效率和差错率都出现了问题。经过对多家仓储自动化赋能商的考察,吉利通投入资金构建仓储自动化的流程,并且淘汰了旧的仓储管理系统,重新打造资金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

“不上自动化就是等死,上自动化可能找死。”吉利通电子董事长范广宇如是评价企业的转型升级的道路,“通过我们最近一年多的流程来看,我们上(自动化)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是效果很好。”

粤港澳大湾区的九市两区的资源和产业有很好的互补效应,在政府的引导、支持和鼓励下,生存压力渐增、转型需求迫切的中小制造企业需要脚踏实地,根据自身的情况,投入到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去。

编辑:余欣婷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作者:夏一哲来源:亿欧

 
关键词: 福田 吉利 转型

[ 智能网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追根溯源:关于智能制造产业的几点思考 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
如何实施有效的云计算成本管理策略? 如何部署工业物联网:简要指南
推荐智能网
点击排行

 
 
新能源网 | 锂电网 | 智能网 | 环保设备网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