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抗疫药法匹拉韦获批上市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2-18 10:01:13
热度:78

抗疫药法匹拉韦获批上市在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上,这是目前第一个被科技部公开推广的药物。随着临床试验和研究的推进,在层层筛选之后,科研组重点“攻关”的少数几种药品已经逐步传来利好消息。刚

在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上,这是目前第一个被科技部公开推广的药物。

随着临床试验和研究的推进,在层层筛选之后,科研组重点“攻关”的少数几种药品已经逐步传来利好消息。

刚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专家组经过认真细致地研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疗效。

目前,基于临床救治的迫切需求,专家一致推荐应该尽快将磷酸氯喹纳入到新一版诊疗指南,扩大临床使用范围。简单来说,它将很快大规模应用到这一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这也是目前第一个被科技部公开推广的药物。

科技部首次公开确认新冠肺炎疗效药,七十年老药磷酸氯喹

磷酸氯喹,老药新用

与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类似,磷酸氯喹也是科研组重点关注的几种药品之一。不过不同于前两者,磷酸氯喹是个上市多年的老药。

据悉,磷酸氯喹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起作用,系干扰了疟原虫裂殖体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内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因此它是一味有效的抗疟药。

抗疫新药法匹拉韦获批上市

孙燕荣介绍,“磷酸氯喹已经在临床上用了七十多年。既往的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地提示它不仅仅有抗疟的作用,还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另外,还具有非常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因此,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专家团队在北京、广东、湖南等十多家医院,累计入组患者超过100例,联合开展了关于磷酸氯喹对于新冠肺炎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估。

“经过对比观察,我们在临床上看到了疗效,通过无论是重症化率、退热现象,还是肺部影像好转的时间、病毒核酸的转阴时间和转阴率、缩短病程,这一系列指标进行系统、综合的研判,可以明确地和大家讲,用药组优于对照组。”

孙燕荣举例说,北京一位病人54岁,发病第四天住进医院,成功进入磷酸氯喹的试验中。服药一周后,患者核酸转阴,所有指标全部向好,达到了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

另外,在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在一百余例用药患者当中至今没有发现和药物相关的明确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新冠肺炎其他有效途径:法匹拉韦、痊愈患者血浆

除了磷酸氯喹,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案也在有序推进中。

法匹拉韦

作为对新冠肺炎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之一,法匹拉韦已经于2月15日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是疫情期间全国第一个批准上市的新药。

据悉,它是治疗流感的境外上市药物,目前在深圳开展临床试验,入组患者达到70例(包括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到4天,用药组的病毒核酸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以说试验效果初步显示了该药有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而它的获批上市也将有利于接下来的治疗推进。该药物已于2月16日在海正药业正式投产。

抗疫新药法匹拉韦获批上市

瑞德西韦

此外,备受关注的瑞德西韦也在临床经验过程中,它是一种由国外公司吉利德研制、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

我国科学家开展的体外实验显示,瑞德西韦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该药在美国也实现了对一位患者的成功治疗。目前,武汉推动了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已入组重症患者168例,轻型、普通型患者17例,临床试验结果尚未公布。

肺炎1号方

另外,近期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的透解祛瘟颗粒(曾用名“肺炎1号方”)颗粒,具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临床症状和可能减少重型肺炎发生趋势的疗效,同意其按照广东省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提出备案申请,并纳入应急审批程序准予附条件备案批准,该药将用于广东30家定点救治医院。

据悉,从应急立项到启动量产,“肺炎1号方”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然而作为中成药,目前其疗效仍然受到质疑。

痊愈患者的血浆

当然除了备受关注的几种药物,痊愈患者的血浆也是一味特殊的“药物”。

2月11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目前,治疗新冠肺炎仍没有特效药物,希望痊愈患者能够捐献血浆,帮助一下那些危重的病人。”他指出,痊愈患者的血浆对现症患者有治疗作用,尤其是用于抢救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肺炎病人。

科技部首次公开确认新冠肺炎疗效药,七十年老药磷酸氯喹

对于这一治疗方案,业内人士表示其不失为一种办法,“人体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后,会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性抗体,如果把血浆当中的这种抗体分离出来,采用生物工程克隆技术批量生产,再回输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将会使感染者对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使患者清除体内病毒的能力大大增强,最终战胜疾病。”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抗体的提取、生产到临床应用需要一个过程,该办法看似简单有效,但在实际操作中的工作量和困难程度都是巨大的。因此,目前我们还是将希望更多寄托在药物上。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