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政策红利已来,车市信心如何提振?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4-01 12:01:14
热度:64

政策红利已来,车市信心如何提振?2018年12月车市第一次在连续增长28年后出现下跌,此后便“一蹶不振”。谁也想不到,这一跌竟持续了16个月。步入2020年,“车市寒冬”也跨进了第

2018年12月车市第一次在连续增长28年后出现下跌,此后便“一蹶不振”。谁也想不到,这一跌竟持续了16个月。步入2020年,“车市寒冬”也跨进了第三个年头。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后,车市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2月首周的乘用车零售日均销量低至百位数,整月销量同比下降80%。

不过,步入3月,“寒冬”中的一丝暖光正渐渐照射着整体车市。

乘联会数据显示,三月第一周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50%;第二周日均零售2.2万辆,同比下降44%;第三周日均零售2.6万辆,同比下降40%。

相较于汽车销量史上最惨的二月,三月乘用车市场已从“鹤怨猿啼”中逐步回暖。

政策红利已来,车市信心如何提振?

在亿欧汽车看来,3月乘用车销量复苏与各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密不可分。

3月31日,据央视网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为促进汽车消费,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目前各部门已下达的政策中,提振汽车消费是国家在疫情期间的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更是屡次提及的关键词。

具体来看,政府下达的意见可分为两方面:加快复工复产和刺激汽车消费。

复工复产,如火如荼

如今,汽车产业已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每一台汽车拥有的上万个零部件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工厂。

在中国因疫情而被迫经历的两个月停工时期,受影响的已远远不只是一个国家,而是全球整个汽车产业。

三月以来,全球相继爆发了新冠病毒,截止3月3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突破73万例。主机厂和零部件配套企业也不得不采取停产措施,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受到冲击。

因此,在中国疫情得到缓解之际,加速工厂复产就成了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国内汽车行业加快复产进程不仅可以快速恢复国内产能,还成为了那些仍在运作、却饱受零部件短缺困扰的国外汽车厂家的关键支柱。

自2月24日,工信部颁布《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的一个月后,经销商综合复工效率将近翻了一倍。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全国8569家4S店的调查,3月24日,门店复工率94.7%,客流恢复率61.7%,销售效率58.2%,售后效率60.2%,综合复工率为67.16%。就在二十多天前的3月2日,这些数字基本只有一半。

地域来看,4S门店复工率中,华东区最高,为84.4%;销售效率中,华南区最高,为31.7%;售后效率中,华南区最高,为42.5%。

3月23日,商务部等部门又印发《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进一步敦促复工进程。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门店复工率有望得到百分之百的恢复。

政策红利已来,车市信心如何提振?

刺激汽车消费的手段

汽车业是当今中国最大实体经济和重要支柱产业。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万亿,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8.3万亿元,大约占 9.3%。

汽车产业一旦萎靡不振,对经济的消极影响毋庸置疑。

因此,在疫情日益缓解之际,国家出台的各项提振消费中,汽车消费是必定提及的方面。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23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促进机动车报废更新、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等鼓励举措。同时,要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加强绿色公交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落实好现行中央财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

3月26日,商务部在线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又再次提到促进汽车消费,尤其单独提到促进新能源消费。商务部下一步将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除了国家层面颁布的意见,地方各级政府的汽车消费提振政策同样纷至沓来。

从发布的具体措施来看,购车补贴和限购松绑是最主要的刺激消费的方式。

购车补贴的主角

佛山、长沙、株洲和湘潭、珠海、广州、南昌、宁波、长春和宜宾市在2-3月份间,都明确了1000-5000元不等的购车补贴。

广东省佛山市2月3日发布《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成为今年第一座颁布汽车消费补助政策的城市,给予每辆车2000元补贴,佛山号牌车主换购可获3000元补贴。2月17日,佛山又出台对国六车型最高5000元的购车补贴。

全国多个城市也恢复了去年6月25日取消的各地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例如,广州3月4日出台恢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今年3月至12月底,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

不难看出,国六车型、新能源车型以及旧车置换的补贴幅度最大,这也与国家正推崇的“新旧动能转换”与“蓝天保卫战”计划不谋而合。

但购车补贴仍存在诸多限制。

大多数优惠政策中都明确指出了只有在本地的经销商购买本地厂家的指定车型才享受购车补贴。同时,补贴名额数量也有限制。例如,长沙、株州、湘潭的前3500名市民只有购买指定的几款车型时才享有3000元的购车补贴。

由此可见,补贴政策不仅旨在消费者层面给予消费刺激政策,也同样有意为本地车企和经销商伸出援手。

限购松绑,强化消费信心

除补贴优惠之外,逐步实现限购松绑是另一种提振汽车消费的手段。

目前,全国共有七市一省实施了限购政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石家庄、天津、杭州和海南省。截至目前,深圳、广州、杭州两地在今年已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放开限购进程。

2月28日,深圳市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新增汽车指标放号。此前,深圳在去年6月出台2019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4万个。

广州3月4日发布的《广州市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若干措施的通知》也明确指出了要加快推进落实去年新增的10万个中小客车增量指标。

杭州更是在3月24日发布的《关于2020年一次性增加小客车指标的配置公告》中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

除此之外,海南省去年9月通过每月适量增加普通小客车增量指标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贵阳在去年9月12日宣告正式取消摇号购车政策,结束了自2011年开始的限购政策。

上海方面,3月份沪牌个人额度为11970辆,较2月份的7966辆有明显增加,中标率也从6.1%提升至8.9%。3000多个沪牌额度的提升,可以看出上海也在加快推进汽车消费的脚步。

而汽车限购最为严格的城市——北京还没有明确下达放开限购的政策。有趣的是,3月24日,商务部曾发布了一则“北京市正在研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措施”,其中提到北京市上半年释放不少于10万个新能源购车指标。然而文章发布半天后即被撤销,北京商务局致歉表示这项措施尚未研究论证。至于之后这一购车措施是否会真正落地,目前为未能得知。

从已出台拉动汽车消费政策的城市的地域来看,广东、浙江是最积极响应号召的两大省份,都在省内多个城市都推出了鼓励汽车消费政策。这也与全国4S店复工情况的地域特征如出一辙。

广东佛山率先在2月初颁布汽车消费补助。浙江省3月24日发布的《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更是今年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的刺激消费专项意见。紧接其后,下属的杭州市和宁波市在3月25日和3月27日相继出台增加小客车指标以及购车补贴政策。

政策红利已来,车市信心如何提振?

车市回暖,尚待时日

目前看来,其余大部分省市对于出台的具体政策还处于观望状态,但随着官方号召声音越来越响亮,特别是在3月26日,商务部再一次强调将鼓励各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后,更多的省市会将政策落地,加入拉动汽车消费的阵营。

随着疫情逐渐缓解,限购措施缓缓放开,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各销售网点陆续开门,乘用车销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从三月销量可以看出端倪。

疫情也会刺激一部分认为私家车更卫生安全、也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从安全性角度选择交通工具,首当其冲的是私家车。

但经历了两个月多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收入也受到了冲击。

汽车是大宗消费,因此在汽车领域不会短时间内产生很大程度的补偿性消费。与之相反,在疫情稳定后的一段时间,当消费者购买能力开始逐渐恢复,汽车销量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车企也应从自身角度谋求出路。除了快速恢复疫情前的产能水平,车企还应加快创新脚步,推出更能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真正将需求端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在供给端层面,车企应与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做好协同工作,在全球疫情加剧背景下,或许通过零部件“国产化”可以实现在车市阴霾中“豁然开朗”。此外,车企还可给予下游经销商企业适当补贴、实行“不压库”政策。

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经销商三位一体。任何情况下, 任一组成部分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车市回暖离不开政策激励,但绝不能把希望仅寄托于国家的扶持上。

毕竟,两三千的购车补贴之于动辄十几万的汽车价格来说,只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