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凯莱英去年实现营收24.6亿元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4-09 20:03:35
热度:46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凯莱英去年实现营收24.6亿元亿欧大健康4月9日消息,昨日晚间,国内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企业凯莱英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凯莱英全年实现营

亿欧大健康4月9日消息,昨日晚间,国内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企业凯莱英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凯莱英全年实现营收24.60亿元,同比增长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29.32%;扣非净利润4.89 亿,增速32.50%。

2019年是凯莱英发展的第20个年头,其在年报中指出,2019年,公司凭借在化学小分子CDMO领域的持续深耕,进一步布局新技术应用、国内CDMO、制剂、临床研究服务、化学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生物技术等领域,拓宽产业链条,推动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对于未来的发展,凯莱英的规划是,继续加大中小创新药公司的市场开拓力度,多渠道获取客户,提升服务广度;与此同时,依托小分子业务竞争优势,进一步开拓化学大分子、生物工程等业务,形成产业链闭环。

超九成营收来自国外

凯莱英是一家服务于新药研发和生产的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商,主要致力于全球制药工艺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CMC服务。

在保持与辉瑞、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艾伯维、礼来等全球制药巨头的长期深度合作的同时,2019年,凯莱英拓展与再鼎医药、贝达药业、和记黄埔等国内外优秀新兴医药公司多方面的协同合作,提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

具体分地区看,2019年,凯莱英中国大陆地区营收为2.1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92%,同比增长25.74%;国外营收为22.4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1.08%,同比增长34.97%。

鉴于其超九成营收均来自国外,眼下,伴随疫情的海外蔓延,不少投资者担忧疫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导致全球新药研发投入减少、进度放缓。

对此,平安证券研报指出,经济的下滑确实会导致全球新药研发总投入阶段性减少,但同时市场也应意识到国内CDMO 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是持续增加的,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不会轻易改变。此外,由于国内的疫情有望先于海外结束,也为国内CDMO 攫取更多海外业务提供了可能。

尽管凯莱英目前国内业务营收比重不高,但从长远趋势来看,在国家鼓励创新药企业发展、新药评审制度改革、MAH制度实施落地、带量采购、科创板及港交所生物医药板块推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国内创新药市场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2019年正式出台的MAH制度,本质上优化了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创新药公司特别是新兴医药公司可以将精力聚焦在研发管线上,产生了大量API和制剂外包需求,CDMO企业通过提供“API+制剂”一站式服务,可以充分分享创新药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

这种趋势下,凯莱英也在持续积极拓展国内业务,2019年承接的国内创新药IND(新药临床申请)项目约占2019年1类化药IND申请的1/5。

其中,凯莱英服务多年的再鼎医药的则乐?(尼拉帕利)项目,于2019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关于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及GMP检查。

其在年报中指出,则乐?(尼拉帕利)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是国内首个1类新药PARP抑制剂,鉴于公司在该项目上建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多个客户提出由公司承接NDA项目需求,目前在手订单项目超过10个。

倾斜研发,技术驱动优势凸显

自成立以来,凯莱英一直通过研发提升技术实力积累优势,2019年研发投入1.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7%。此外,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也略有提升,由2018年的44.61%增至47.86%。

多年高研发也得到了直接的结果反馈,凯莱英在绿色化学制药技术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申请国内国际专利245项,其中中国授权92项,国外授权22项,同时,拥有商标注册17个。

凯莱英也在年报中指出,随着公司重点资源持续向研发倾斜,技术驱动优势愈加突出。

目前,凯莱英连续性反应技术已在商业化生产中得到应用;酶库的技术储备也在持续升级迭代;多糖、多肽、寡核苷酸等合成大分子的生产规模正逐年放大;其他诸如光化学等相对早期的绿色化学技术也在探索改善中。

此外,凯莱英也在围绕创新药产业链横向、纵向开拓业务空间。横向上,设立金山大分子实验室介入生物大分子的早期研发生产,成立创新中心拓展临床CRO 业务,实现产品的多维度服务;纵向上开拓国内鲜有企业涉足的创新药制剂业务,目前已有固体制剂、注射剂生产线落地,并顺利承接多个临床阶段项目。

接下来,在研发上,凯莱英指出,将进一步推动酶转化技术、连续反应、连续萃取、连续中和、电化学、光化学等绿色制药关键技术的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