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共享单车与NB-IoT的缘深缘浅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11-24 18:07:00
热度:85

共享单车与NB-IoT的缘深缘浅本文来源:物联传媒本文作者:市大妈回顾过去:共享单车与NB-IoT的缘深缘浅要说共享单车与NB-IoT两者,他们的故事开始于2017年,这一年:2月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市大妈

回顾过去:共享单车与NB-IoT的缘深缘浅

要说共享单车与NB-IoT两者,他们的故事开始于2017年,这一年:

2月份,ofo、中国电信、华为三方就签署了共享单车应用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推进基于NB-IoT的智能锁研发。

同年7月份,中国电信在北京宣布NB-IoT商用时,共享单车企业ofo作为吉祥物再一次被邀请上台,作为NB-IoT技术的典型样本向整个M-IoT产业展示其前景。

但是从2月份到7月份,5个月期间除了夹杂一些多次商用的市场消息之外,公开的信息中并没有多少支持NB-IoT的共享单车被ofo投放。

同样是在2月份,摩拜与上海移动、华为开展了NB-IoT端到端应用。5月份与四川移动、华为宣布合作;与高通、中国移动研究院开展合作,启动中国首个eMTC/NB-IoT/GSM(LTE Cat M1/NB1和E-GPRS)多模外场测试。

一个共享领域的新生儿,一个通信领域的新生儿,两者如同各自领域的小火苗一样,碰到一起之后形成了燎原之势,这把火先是在国内烧旺起来,最后席卷全球。这无疑是2017年最火的共享产品。

后来,除了共享单车以外,同样作为交通工具的电动自行车又一次在行业中引起震动。

自2018年10月份起,河南省郑州市对全市约300万辆电动自行车,陆续全部免费安装牌照、安装NB-IoT定位终端"电车卫士"。电动车主通过APP,可获取电动车位置、电量、温度等实时信息,关键是可以被盗一键报警,提升快速找回几率。

只是NB-IoT在共享领域高调开场之后,再也没有见到更多的市场大动作,事情的发展明显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向进行。

那么,当NB-IoT在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上的应用与最初的设想出现偏差时,这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第一是成本问题。在共享单车的发展风生水起的那两年,NB-IoT模组成本依然非常高,当时的市场公开价格几乎是2G模组的三至四倍,居高不下的硬件成本牵制着NB-IoT智能锁在共享单车上应用。

第二是NB-IoT技术优势无法尽数施展。NB-IoT的优势在于低功耗,为了这一目的,NB-IoT技术减少重传次数、设计了PSM模式、优化了eDRX模式。曾有无线专家指出,使用NB-IoT网络开锁至少需要5s,万一遇到NB-IoT终端工作在eDrx模式下,那么用户开锁可能就要靠运气了,"几秒、十几秒、几十秒"都有可能。而如果保持长连接,维持一个用不掉线的通信链路,那么NB-IoT就完全没有必要了。也就是说,在当时NB-IoT方案并没有明显优势,在用户需要远程开锁或终端移动性稍强的需求下,其低功耗的设计反而成了桎梏,本质上NB-IoT仍无法构成共享单车的核心竞争优势来源。

第三是产业链配套系统并未同步跟上。共享单车属于典型的互联网+物联网行业。企业价值链主要包括共享单车的生产、市场营销、客户服务、IT系统、物联网运营系统。共享单车火起来后,锁具的生产制造企业才紧急调整产能、制造工业流程,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也才开始建立自己的运营平台等,着实给产业链上的企业杀了个措手不及。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就已经让NB-IoT技术在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上的应用无法实现大规模商用。而纵观当时整个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市场,又岂止以上三个问题。

几年前,共享单车这个市场本身不够成熟,商业模式不清晰。众所周知,共享单车初期盲目进行扩张,且与城市发展规划有冲突。仅仅一年之后,共享单车行业就明显收缩,不少规模较小的平台被挤出局,而一些较大的平台先是放缓了扩张的步伐,再是退出部分市场。

立足当下:共享经济与NB-IoT的持续缠斗

把话题拉到"共享"这个词汇上,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其一,对于通用的产品,使用权频繁的转化,如自行车,这种形式的共享正是现在经常说的共享经济。

其二,一些专用物品,数量少、专用性强、使用权转换不频繁,但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这是我们所熟知的租赁模式,但其本质上也是在共享。也就是说,常见的租赁模式就是典型的共享模式。

共享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有目共睹,不过,实现这个好处的前提是要有物联网技术做保障。

以汽车短租这一共享产品为例:当没有物联网辅助情况时,短租平台所能获取的汽车信息都是车主单方面提供的,对于汽车性能、维修状况等关键的信息一无所知,租车人拿到汽车后,对汽车的不当使用习惯也无法进行及时监督;而当车辆的各类设备具备联网功能后,车辆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后,对于车辆的初始状况和使用状况都能做到更透明的信息跟踪,从而让将这一共享模式的风险降到最低。

可以这么说,没有物联网,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的共享经济。

共享的核心问题,包括给共享产品/资产进行身份确认以及资产调度管理,那么共享的产品基本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一些物联网技术。而NB-IoT在共享领域的主要作用正好与此对应:

一是协助进行电子认证。

所谓电子认证其实其表现形态即为智能锁。基于智能锁,可以解决用户身份认证,同时也可以解决收费计时的问题。共享单车的发展过程中,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是车锁,它不仅仅是新一代物联网智能锁的技术应用,更是共享单车企业竞争过程中的关键胜负手。

二是资产定位追踪。

生活中的资产定位追踪需求已经变得无处不在,而共享产品的另一个物联网的需求正是对终端产品的定位管理。定位追踪可使用GNSS技术,引入NB-IoT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利用云平台实现管理。物联网的潜力在于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这要求将大量设备采集的数据在线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并在数据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管理或者提供服务。定位追踪应用也属于物联网范畴,集中管理数据契合定位追踪应用特点。定位追踪数据从设备到服务器之间的无线传输可采用NB-IoT完成。

虽然,过去NB-IoT在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上的应用不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NB-IoT在共享领域已经"被判了死刑"。

据悉,北京、上海等地仍在进行NB-IoT共享单车项目的小规模测试。此外,在各类共享应用中,共享单车以及电动自行车并非唯二的应用场景,目前市场上已经衍生出不少的共享应用场景,如公寓/酒店、停车场、智慧物流、无人零售、车辆租赁等,涉及的共享终端包括门锁、空调、洗衣机、地磁、物流台车、娃娃机、售货机、工程车租赁等等。

展望未来:共享经济体系与NB-IoT的机会

今年年初,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报告指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直接融资额约714亿元,比上年下降52.1%。报告认为,2020年共享经济增速将因疫情影响而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预计在8-10%之间;2021年和2022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预计未来三年间年均复合增速将保持在10%-15%的区间。

共享经济体系无疑是庞大的,未来也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共享应用,NB-IoT也必然能在这个市场趋势下分得一杯羹。

为了提升与更多的共享经济中的场景应用的适配度,NB-IoT在多个方面得到了改善:

从成本角度来看:以NB-IoT模组为例,其价格已基本与2G模组的价格持平。至少目前看来,在成本方面已然不会成为NB-IoT渗透更多领域的阻碍因素。

从标准的角度分析: R13是NB-IoT的基础版本,在满足4个需求:覆盖、时延、功耗、连接数。可同时支持IP及非IP连接,也可以支持短信功能。R14在R13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比如定位功能、软件升级更新、峰值速率提升、多载波扩容。R15则进一步做了一些增强,包括功耗时延进一步、网络同步,测量等方面的优化,TDD等。据悉,目前正在进行中的R16,预计未来还会有进一步改进功能,如移动性。总而言之,一次次的标准改善、技术改进,让越来越多的垂直行业接受NB-IoT技术及其产业链能力,围绕原产品进行功能技术的叠加,尤其在2G退网的趋势之下,NB-IoT逐渐取代原来2G的相关应用,未来将会有更大规模、更多类型的应用出现,当然也包括更多类型的共享应用。

写在最后

共享产品的长尾化将由两个因素进行推动:一是二维码技术的普及和传感器成本的下降使轻资产具备装备物联网技术的可能;二是低功耗通信技术的发展符合长尾物品具备的小数据量传输、低频使用特性。

可以设想的是,随着这两大推动因素的不断迈进,更多的长尾物品将进入共享经济的范畴,社会资产的整体资源利用率将因此而得到快速提升,而万物连接下碎片化的数据也将因此得到整合。

以NB-IoT为代表的低功耗广域网络的商用也在不断推进中,期待在该技术之下更多物品和服务可以进入共享经济模式,惠及人们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