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进食障碍正如病毒一样迅速扩散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2-28 12:04:15
热度:74

进食障碍正如病毒一样迅速扩散文/陈根当人们走过饥荒年代,进入技术化的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时,肥胖也随之而来。过去几十年里,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肥胖人群的比例都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在发展中国

文/陈根

当人们走过饥荒年代,进入技术化的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时,肥胖也随之而来。过去几十年里,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肥胖人群的比例都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在发展中国家情况尤为严重。如今,肥胖早已不是个体现象,而成为了一种“现代病”。

然而,在疯狂制造肥胖的另一边,又同时充斥着舆论环境下对“胖”的攻击。当下,白瘦幼审美愈演愈烈。而在白、瘦、幼三个标准中,瘦是当之无愧的榜首,也就是所谓的“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

瘦不仅被认为是美的,还被认为代表了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生活状态。人们认为减肥是励志的,长胖则是堕落的。

于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一边走向肥胖,一边攻击肥胖。在对肥胖缺少理解和对体态缺少包容的环境里,进食障碍正如病毒一样迅速扩散。

陈根:饮食障碍,舌尖上的精神病

厌食和贪食的人们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顾名思义,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进食障碍被归于“喂食及进食障碍”(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这一项精神障碍分类中。

具体来讲,进食障碍包括:异食症,反刍障碍,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障碍,其他特定的喂食或进食障碍,未特定的喂食或进食障碍。其中,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是最常见的两种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在成为患者之前,通常会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减少食物摄取——减肥。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们往往会主动的、持续性的、摄取非常少的能量,而进食的动因则主要来自生存的需要和他人的压力,而且,他们坚持认为自己依然过于肥胖,需要减掉更多的重量。

除了饮食上的控制,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还会用过量劳动、行程满满的时间表来保证卡路里的消耗,于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身体长期处在疲劳状态。他们体弱无力、弱不禁风,却不肯放弃令自己筋疲力尽的生活方式。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体重往往低于正常体重的15%,尽管体重越来越轻,患者们却仍然恐惧肥胖。由于患者们对自己身体的看法是扭曲的,使得“我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严重错位。

神经性贪食症则是错误进食的另一种极端,是暴食和代偿行为反复循环出现的一种病理问题。按照诊断标准,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至少具有几种特征:

一是周期性的暴食。比如在两个小时内吃掉比平常人进食量多得多的食物;二是反复使用一些不合适的手段,防止体重增加,比如诱导性呕吐、使用轻泻剂、利尿剂或其他泻药;三是暴食和不合适的催泻行为同时发生,在三个月内平均或至少每周两次;四是患者的自我评价过度受到体形和体重的影响。

但不论是神经性厌食症还是神经性贪食症的情况,都在肥胖与反肥胖的现代社会里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

2016年,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篇文章指出,欧盟约有2000万进食障碍患者,每6-7个年轻女性中就有一人患有进食障碍。每年因此产生的经济负担高达1万亿欧元,高于焦虑症和抑郁症。

2009年,国内武汉的在校女大学生抽样研究中发现,有近3%的学生有神经性暴食症。而现在更可能将不止这个数字。就算按照3%的比例进行假设,中国也有2000万女性正在被暴食催吐折磨着。

更严重的是,即便进食障碍是被纳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一类疾病,却极少有人真正了解这类疾病,也极少有人了解它在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严重性,厌食者习惯了长期病态的饮食摄入,催吐者并不知道自己为何催吐,更不要说如何应对。

陈根:饮食障碍,舌尖上的精神病

责怪肥胖的身体意象

当然,进食障碍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皆有联系,涉及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学研究就发现,5-HT系统、NE系统、DA系统等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进食障碍有关联。此外,影像学研究也发现,厌食症患者的一些脑区的结构或功能存在改变,包括垂体、杏仁核、前扣带回等。

但在诸多可能导致进食障碍的因素中,社会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随着主流文化和社会舆论对于“骨感美”的推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开始逐渐内化这种理想化的体型特征,并以此为参考标准评价自己。

身体意象是人们对自己身体的美学认知。比如,自己的体型是否符合大众审美,自己的身材是否对异性有足够的吸引力等。人们在青春期达到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潮,并且第二性征开始凸显。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开始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发育,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对自己体态的认知与评价。

而在全民娱乐的今天,明星们则是社会审美标准的最好体现,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引导。但女明星们通常彻底贯彻着“好女不过百”的标准,以至于形成了社会对于女性需要纤瘦、美白以及年轻的审美。

更重要的是,当人们把瘦和美画上等号的时候,瘦、以及努力变瘦,已经不仅仅是一块敲门砖,而是愈发变成了可以营销的资本。然而,以“瘦”为美却给女性带来了巨大压力,以至于她们更可能去控制自己的体重来让自己更加完美,因而发展成为进食障碍。

事实上,很多进食障碍患者(尤其是厌食症和贪食症)都是由于过度内化这种评价标准,而产生对自身体态的不满意从而身体意象发生了扭曲。研究发现,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感知到的体形是实际的两倍,这种扭曲的认识进一步加重他们对体形的不满意,带来了节食或是引吐行为的恶性循环。

陈根:饮食障碍,舌尖上的精神病

此外,在这个充斥着垃圾食品、健康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拥有健康、匀称的身体不再是常态。当人们在责怪胖子不努力时,却常常忽略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付出比曾经大得多的努力。

保质期几个月的速食包,代替了过去需要花费时间才能获得的新鲜食物;经过各种工业加工的产品,代替了曾经天然的原味。效率当道的时代里,人们似乎没有理由拒绝这汹涌而来的便捷。终于,食品工业的巨大浪潮中,“便捷”帮我们节省了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而也带走了人们的健康。

于是,人们一边责怪肥胖,一边走向肥胖,在这样的矛盾下,进食障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中国进食障碍的住院病人在2004-2013年间是1994-2003年的3倍,而2009-2013年间的就诊人数是2004-2009年间的2倍。不仅各大社交媒体上都可以找到有几百至几万名成员的催吐小组,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也都能看到许多讨论催吐的问题和咨询。

当然,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进食障碍,都需要被发现,被诊断和被治疗,除此之外,人们更应该做的是理解健康,只有当我们的认知超越被社会接纳和认可的欲望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体态自由。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