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除了寒冬和风口,2019年大健康创投圈更应该关注什么?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19-07-02 12:02:42
热度:82

除了寒冬和风口,2019年大健康创投圈更应该关注什么?在健康产业规模化的投入下,我们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此路不通”。问题的症结或许在于,新业态最终还是需要回归“价值”才有机会存活。

在健康产业规模化的投入下,我们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此路不通”。问题的症结或许在于,新业态最终还是需要回归“价值”才有机会存活。因此,我们需要跳脱“风口”与“寒冬”的表象,才能看见可期的未来。

image.png

“新医改”已经走了10年。在政策博弈与科技介入的影响下,一批“新物种”先后涌现,产业的“游戏规则”也悄然发生改变。如果把时间看做进度条,2009年则是按下加速键的开始。

“加速”一方面指的是医疗效率的提高。例如,政府借助市场力量推动办医格局多元化,实现医疗控费与规范化发展。公立医疗体制发展到今天,单靠内生动力去自我“革命”已不现实,想要根治一系列的沉疴宿疾,还得从外部借力。因此,不仅是政府层面,更多的创投资本也在社会办医的“风口”跑马圈地。

但另一方面,医疗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某些被资本催生的跨界玩家就如同犀牛跑进了瓷器店,而产业生态闭环的概念遭遇骨感的实现,结果只能是七零八落、一地鸡毛。以此言之,“加速”的另一层含义便是:“新物种”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资本“寒冬”下的退潮频频出现。

无疑,资本是最容易进行规模化操作的触手之一。然而在这种规模化的投入下,我们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此路不通”。问题的症结或许在于,新业态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医疗“价值”才有机会存活。因此,我们需要跳脱“风口”与“寒冬”的表象,深度把握从“规模”到“价值”的产业变革。

作为深耕于大健康的科技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7月25-27日,亿欧大健康将在北京举办“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集中探讨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科技医疗、非公医疗等领域的七大议题:

议题一:资本环境更开放了,但新药研发的路径选择仍是技术活

6月13日,备受瞩目的科创板正式开板。值得注意的是,允许未盈利的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企业上市,是科创板最大的制度突破之一。早在去年4月,类似的规范就已在香港落地,并在同年推动歌礼生物、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5家仍未盈利的新药研发企业登陆港股。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认为,新药研发不仅需要资本的推动,更要求研发各阶段之间做好资本的“接力”。因此,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不断完善,是“重资金”的生物医药产业得以稳步发展的前提之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药企能够高枕无忧,决定其未来发展的还与研发方向密切相关。截至2018年底,根据CTA批准评价,中国生物制药研发的所有分子中,60%以上是肿瘤学领域的。虽然国内未满足的需求仍然巨大,但我们是否真的需要20多个PD-1来填补?

随着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的PD-1单抗获批上市,加上国外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的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5款相关抑制剂可供选择。这种情况下,后发者还具备哪些优势,以及如何避开红海之争,都成为亟待明细的选择。

议题二:21岁的医药电商,以及它的盈利之困

国内的电子商务发迹于1997年,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化工网作为我国首家电商网站上线。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开通了自己的网上商店,从此便揭开了国内医药电商的序幕。2009年“新医改”之后,医药电商开始迎来自己的发展高峰。

不过,在一众玩家当中,现今对外宣布盈利的只有康爱多、健客等寥寥几家而已。好药师CEO蒋志涛分析,医药电商盈利难题在于市场的竞争尚未尘埃落地,而竞争越充分,市场越透明,价格势必被长期压低,最终导致单靠卖货所扭转不了的盈利难。因此,转型成了不少企业的选择。

很少有人单独提医药电商了。这个曾经在2006年凭借着《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构筑起准入门槛的行业,在2017年画上了一个句号。随着互联网药品交易A、B、C三证的取消,没有护城河的医药电商也不再是值得“骄傲”的买卖。接下来的分叉口是:医药电商怎样构筑自己的生态闭环?是加入线上问诊,还是延伸健康管理?是联合开发保险,抑或自建互联网医院?

议题三:健康医疗大数据价值挖掘,还有几步路要走?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不断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被不断凸现出来。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在原卫计委的牵头下,国有资本主导的三大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先后成立,“1+5+X”的健康医疗大数据规划正在逐步成型。

从行业发展来看,回顾过去几年我们不难发觉,医疗产业开始越来越多的以“数据”价值驱动发展。面对EB、ZB乃至YB量级的健康医疗数据,来自各大细分领域的企业也开始分食这块蛋糕。

但是,在此之前仍有一众难题等待大数据的玩家作出回答:数据存储方该扮演好好健康医疗大数据入口的角色?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技术方,应该怎么在“红线上起舞”,挖掘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价值?作为平台,如何成功实现“数据”到“产品”的华丽转身?

议题四:地产、医疗机构入局,养老产业的价值变量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老有所养”的话题日益走高,关于养老的模式也层出不穷。目前,国内涉足养老领域的上市企业中,养老地产以45.7%的比例成为诸多玩家的首要选择,其次则是医疗健康机构所主攻的医养结合这一方向。

除此之外,智慧养老虽然占比不高,却因为政策和技术的推动逐渐成为“潜力股”。自2017年三部委联合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来,智慧养老产业的生态系统日渐完善。咨询公司赛迪顾问数据预测,国内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由2017年的2.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万亿元。

不论是哪一细分,养老的本质还是基于“人”的需求收集及分发。不同的跨界参与者在选择路径上或有偏重,但回归到养老本身,如何找到有价值的产业变量才是一骑绝尘的重中之重。

议题五:诊所并购潮起?在服务与成本间的连锁化之路

去年8月,杏仁医生与企鹅医生这两家备受瞩目的品牌诊所合二为一,消息一时间传遍整个业界。同年11月,合并之后的新集团公司“企鹅杏仁”宣布收购水岸祐邻诊所,使得其业务版图再一次扩张。这是否暗示着,诊所行业的整合浪潮已经开启?

一直以来,作为社会办医的主要切入方向之一,诊所赛道备受资本的青睐,增速日益走高。但与此同时,诊所行业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规模化、标准化就是其中之二。协卓医疗CEO黄显金认为,诊所连锁化的前提是做减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成本与服务之间的张力。2019年,在回归理性的资本市场,渐成红海的诊所细分如何突出重围,还有创投圈一同摸索。

议题六:几起几落,互联网医疗迎来下半场

近期,青苹果健康没有逃过互联网医疗的大洗牌,宣布不再继续提供服务。这已不是今年首家进入“死亡”名单的互联网医疗企业。1月24日,腾讯旗下的腾爱医生也宣布,其在3月10日12时正式关闭服务。

互联网医疗自2014年爆发以来,无法切入诊疗的核心环节一直被人所诟病。有行业人士曾指出,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尚未明晰,医疗与大多数互联网科技领域不太一样,前者的痛点在于解决看病需求,对于跨界者来说,这样的核心壁垒似乎难以一步跨越。如今,冬天已经来了,互联网医疗的春天还有多远?

议题七:AI+医疗影像的商业化路径和市场价值

不论是初创公司数量还是融资数量,医疗影像AI着实在近年火了一把。然而火热的背后,医疗影像AI也遭遇“躺在医院吃灰”的尴尬。对于AI医疗影像产品来说,其运用基础在于机器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没有数据,商业落地便无从谈起。

从服务端来看,由于公开的数据集、肺结节便于观察等特性,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扎堆做肺结节项目,这也为后续的资本退潮埋下伏笔。市场需要什么样的AI医疗影像产品?怎样逃离AI医疗影像产品的同质化困局?如何成为AI+医疗的独角兽?这一系列困惑,都切实地成为AI医疗影像企业的“拦路虎”。谁最先“打虎过岗”?无疑成为2019年的最值得期待的医疗突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