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手机操作系统:会走上IBM、微软之路吗?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6-03 10:01:22
热度:104

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手机操作系统:会走上IBM、微软之路吗?资本侦探原创作者 | 周永亮华为鸿蒙终于来了。6月2日晚8点,华为正式推出了最新的鸿蒙(HarmonyOS)2.0系统,并陆

资本侦探原创

作者 | 周永亮

华为鸿蒙终于来了。

6月2日晚8点,华为正式推出了最新的鸿蒙(HarmonyOS)2.0系统,并陆续在Mate系列、P系列等多款手机,以及MatePad平板等启动鸿蒙2.0升级。

对于鸿蒙最大的特点,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鸿蒙 2.0提供了全新的应用服务形态,服务不再受限终端的限制,可以跨端无缝流转,在“多任务中心”可以同时看到手机和平板上的任务。

此前的2019年8月,华为在当年的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了操作系统鸿蒙OS。与Android系统、iOS系统不同,鸿蒙系统是基于微内核开发的全场景的操作系统。2020年9月时升级到了鸿蒙OS 2.0版本。自开发者Beta版本开放申请以来,已有超过30万的普通消费者获得了鸿蒙的升级。

鸿蒙自诞生就带有很多标签,“华为”、“国产”、“第三大操作系统”等等。它的出现,可能会给操作系统“江湖”带来新的变数。

操作系统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覆盖的范围包括个人电脑端操作系统、工业应用操作系统以及移动端操作系统。其中,计算机出现初期产生了IBM,个人计算机时代成就了微软,移动时代安卓和苹果突出重围。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的种类、内涵和外延也一直在变化。

虽然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从上世纪80 年代就开始摸索、涉足操作系统,但目前的局势是依然由 Windows、安卓和苹果所垄断。

对于未来,华为官方表示,鸿蒙今年的目标是搭载3亿终端。但操作系统历来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鸿蒙作为一个“新生”,还有哪些机会?它能否站稳脚跟?或许曾经的历史经验能给出一些提示。

IBM黯然出局

“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这在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是如此。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美国管理大师托马斯·彼得斯的这句话,是包括操作系统在内很多行业发展的最好注脚。

在操作系统将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无数曲折、动人的细节,但真正奠定目前市场格局的主要是两场“大战”。

让我们先拉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和发展,个人电脑产业开始腾飞,给全球商业领域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革命。

第一场“战争”就是在IBM和微软之间展开。当时,IBM无疑是IT行业的“王者”,有着“蓝色巨人”之称。微软则刚刚成立不久,距离比尔·盖茨登上世界首富大概还有10年。

故事的背景是,IBM最先嗅到了个人电脑的潮流,于1981年就发布了PC机,并开放了整个软硬件架构。随后,康柏、戴尔等众多PC机厂商,纷纷采用了IBM 的接口标准,这使得IBM兼容机成为事实上的PC机行业标准。

但在这场大变革中,IBM错估了当时的形势,将PC机的操作系统外包给微软等公司去做。不久,微软逐渐在操作系统之争中胜出,成为几乎所有IBM兼容机的操作系统。但微软的操作系统并不仅限于IBM可以使用,Compaq、Dell以更低的价位瓜分了IBM的个人电脑市场。

随着微软和英特尔的生意越做越大,IBM也逐渐意识到微软的威胁,想收回对操作系统控制权。当时,IBM是PC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身后有众多软件商愿意“追随”,所以看起来很有希望。

随后的1987年,IBM推出了自己的首个操作系统 OS/2 1.0,并在 1988 年推出了 OS/2 1.1,市场反应非常强烈,OS/2似乎有起飞之势。但它也存在了不少问题,比如打印等基本功能都没有;由于改写代码工作量庞大,众多的第三方软件厂商都没有选择跟进。

随后的几年,IBM和微软互有“攻防”,处于相对僵持阶段。最终的“定局之战”出现在1995年,微软发布的Windows 95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前五周就售出了700万份,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紧随其后,微软发布了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系统,逐渐奠定其在PC时代的王者地位,IBM的OS/2只能黯然离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Windows系列占据全球桌面操作系统超八成的市场份额,Mac OS有10%左右,仅这两家就占据全球超90%的市场份额。

微软“阴沟翻船”

如果说IBM和微软之战主要是围绕PC市场展开,那第二场“战役”则是在移动端展开。在智能手机发展早期,塞班(Symbian)、Linux、微软、Palm和RIM、安卓、苹果曾是手机系统的“战国七雄。

其中,塞班系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根据 Gartner的数据,2006年全球交付的智能手机数量达到了7290万部,塞班凭借70%的份额处于市场领导地位,Linux占智能手机交付量的20%。

但2007年成为转折的一年。当年初,苹果公司在Macworld展览会上,乔布斯公布iOS操作系统和第一代iPhone手机,引起了业界轰动;同年11月, 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运营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相比安卓和苹果针对用户而设计不同,塞班、黑莓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都是面向硬件厂商设计,本质上只是逐项添加互联网功能的功能机。

随后的发展,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详。苹果和安卓强势出击,塞班、黑莓、Linux等不断被边缘化,形成了今天安卓和苹果的双寡头时代。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大幕拉开,智能手机开始取代计算机成为新的技术平台,并由此衍生出一个巨大的移动互联生态,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Twitter等一众新势力纷纷走上舞台。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成长为巨头的微软,却被“大公司病”困扰,一路处于跟随者的角色。当时微软正全力聚焦在Windows的升级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移动端的价值。所以,在Symbian系统占据优势的时候,微软仅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

当 iPhone发布后,微软才开始将加码移动端操作系统,并在2010年10月Windows Phone。但为时已晚,彼时安卓和iOS阵营已经二分天下。根据IDC的数据,2012年,苹果iOS与谷歌Android合计占了智能手机市场85%的份额,而微软只有3.5%的市占率。最终Windows Mobile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就以失败告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Windows phone系统采用的是1995年发布的Windows CE内核,本质上只是将系统从PC端搬到手机端,并没有真正触及移动交互的灵魂。

在手机操作系统的战争中,微软惨败给了安卓,基本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成为微软“永远的痛”。2019年6月,比尔盖茨首次谈起对移动操作系统看法时说,“有史以来,我犯下最大的错误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微软没有推出像安卓那样标准化的、非苹果的手机操作平台”,“留给非苹果操作系统的空间只有一个,那会值多少钱?(如果这个平台属于我们)将会有4000亿美元从谷歌转移到微软。”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