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传统社会观念桎梏下,女性生育自主权的困境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6-17 12:03:33
热度:145

传统社会观念桎梏下,女性生育自主权的困境文/陈根自古以来,对女性而言,生育和婚姻就是捆绑而相生的一体。但时代在开放,技术正发展,现在,越来越多单身生育的女性开始走到公众面前。近日,

文/陈根

自古以来,对女性而言,生育和婚姻就是捆绑而相生的一体。但时代在开放,技术正发展,现在,越来越多单身生育的女性开始走到公众面前。近日,上海的不婚妈妈张萌女士,就因为长达四年的努力,经历了一次次败诉之后,终于领到了本该属于她的生育保险金。此事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生育保险金,却并没有向未婚生育群体成功开放。在张女士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未婚妈妈群体,依然在为自己争取这份生育保险金。尽管她们中的一些人,并不迫切地需要这笔经济收入。但是,她们想知道,自己的母亲身份是否真的因为结婚与否而有所区别。

单身女性,究竟面对着什么样的生育困境?单身生育,会成为未来的选择吗?

单身女性面临生育许可困境

“单身社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趋势。在一些北欧国家,譬如瑞典,独居率甚至已经到达40%-45%,呈现出“发达程度越高,单身/独居率越高”的现象。

而在中国,才公布不久的人口普查结果也好,历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也好,当前不可回避的一个显著事实就是——中国的结婚率开始走向负增长。从2013年,中国的结婚率就已经不再保持正增长,而是逐年下滑。与此同时,离婚率从2009年就开始逐年增加。

随着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们拒绝进入婚姻,单身女性的生育问题也愈发凸显。究其原因,对于单身女性来说,单身生育,从怀孕到孩子生出会遇到一系列困难。

首先,遇到的就是精子来源问题。按照我国规定,精子库、人工辅助生殖技术都不对未婚女性开放。2003年卫生部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规范》,明确写到“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精子库就是由能够实施该辅助技术的医院管理,这意味着,如果不结婚,就没办法申请使用。在规范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也是被定位于治疗不孕症的一种医疗手段,而不是服务于生育,这种定位同样导致了精子库无法开放给单身女性。

其次,女性卵巢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卵子数目减少,卵子质量下降。25岁左右达到高峰;30岁后卵子数量开始下降;从35岁开始,卵巢功能呈快速下降期。这不仅意味着女性受孕率的降低,同时增加了孩子的健康风险。冻卵则成为一种优生优育的筛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宝宝先天疾病、保存了女性生育力。

然而,尽管近两年国家在冻卵问题上有所松动,但冻卵作为女性保存生育力的良方,却依然不被允许。今年2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了2020年两会期间的关于“允许具备医学指征的未婚女性保存生育力”、“赋予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权利”等相关提案发布一纸答复函。明确表示“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国家卫健委在提案答复函中表示,以延迟生育为目的,为单身女性冻卵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而这主要有三方面考虑:应用卵子冷冻技术存在健康隐患;为延迟生育为目的的卵子冷冻技术应用在学术界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此外,严防商业化和维护社会公益是辅助生殖技术实施需要严格遵循的伦理原则。

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女性“冻卵”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2012年,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正式摘除冻卵技术的“试验性”标签,卵子冷冻临床应用被开放。2014 年,Facebook 和苹果公司宣布,他们的员工将获得非医疗用途的卵子冷冻保险,作为企业员工福利。

美国辅助生殖技术学会(SART)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冻卵案例达到10936例。预计在近几年,冻卵案例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冻卵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女性生育力保护,男性生育力保护更成熟。精子冷冻男性生育力保存主要方式,自精冻存是指将精子冷冻保存起来,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生育力保存措施,精原干细胞冻存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前卫生部颁发的《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就曾说明:男性无论是否已婚均可基于“生殖保健”或“需保存精子以备将来生育”目的申请保存精液。

于是,不对单身女性开放的精子库,再加上不被允许的冻卵,单身女性根本就是失去了生育的可选选项。

社会观念桎梏单身生育

在国内无法完成单身生育的情况下,不少人也把目光转向了国外,而国外生育,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高昂的费用。无疑,用这种方式完成生育,依然是小部分人可以享有的奢侈。即便如此,生育困境仍未止步,就算生下了孩子,问题也没有就此终止。

2015 年 12 月 31 日,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布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的新政策。该国办意见中明确指出,超生、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可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户口簿、结婚证或非婚生育说明落户;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无户口人员,需向相关机构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后再申请落户。

但事实上,在政策颁布之后,不同地区的落实情况不尽相同。广东、湖北、湖南等多地很快就能顺利上户口了,而在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落实情况不尽人意。至今仍有不少派出所拒绝为非婚生育的子女办理户口。

上户口难并不是单身女性生育之后要面临的唯一问题,生育保险的负担、独自抚养的艰辛、来自传统观念的绞杀,也让许多单身女性望而却步。

比如,生育保险就是单身女性普遍面临的困境。生育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包含在“五险一金”之内,以保障女性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力时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无法申领生育保险金,将意味着在三四个月的产假期间,失去了生活保障。

今年3月,身处上海的张萌以“单身未婚”的身份,终于领到了自己的那份生育保险金,这一结果她等了四年。

这例被称为“国内未婚生育申领生育保险金第一案”的故事曾被媒体广泛报道。对于张萌来说,这笔钱不止是经济来源,更是一种身份认同的象征。从2017年开始,张萌经历了四年的漫长诉讼,先后起诉了当地的街道办事处、上海市社保事业管理中心等部门,屡屡败诉。

尽管张萌她最终领到了自己的生育保险金,但“胜利”并非来自法律判决,而是因为其他原因。原本,在上海地区,女性生育后需要携带相关证件到当地街道或镇(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领时必须提交结婚证明。

但2020年12月,上海民政局发布了一则文件,称“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计划生育审核”业务退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清单。张萌发现,在线上系统里,结婚证不再是一个必选项,申领人需要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自己“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也承诺符合申领生育保险的条件”,就可以通过材料审核。

随后,更多的未婚妈妈也通过这一渠道成功领取到了自己的生育保险金。但从今年4月起,张萌开始接到反馈,在线上系统里,结婚证又变成了必选项,有人因“婴儿出生证明中未显示父亲信息”,被驳回了申请。而在当时,大家却一度以为,这标志着在上海地区,生育保险金终于向未婚生育群体成功开放。

此外,此前未婚生子女上户口,还需要交纳社会抚养费,如今社会抚养费的名目还在。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少有地区会向单身母亲征收了。在张萌看来,“观念是一点点改变的”。这也是她愿意站出来发声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先被更多人看到,才能够引发严肃的讨论”。

无疑,在传统社会下,没有正式成为一个男人妻子的女人,是没有权力用自己子宫生育孩子的。但正如美国诗人艾德丽安·里奇说,婚姻的根本目的其实是让男性有成为“父亲”的权力,并向世界证明,“虽然我不是女人,但我也有创造人类的能力”。

但目前,女性没有生育自主权的困境依然凸显,让妇女生育需求和意愿在合理范围内能有效得到满足依旧道阻且长。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