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滴滴暂时">

首页 > 智能网

滴滴暂时倒下,APP“乱市”何以休?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7-20 10:04:08
热度:93

滴滴暂时倒下,APP“乱市”何以休?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indent: 2em;">一个滴滴暂时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indent: 2em;">一个滴滴暂时倒下,无数个“滴滴”仍在刀刃上跳舞。

7月16日,有关滴滴、APP用户权益保护的两条重磅新闻,像是在滴滴被下架引发的互联网市场余波中再次投下两枚“深水弹”。

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安排,这一天起,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也是这一天,国新办举行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把APP用户权益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01

APP“乱市”何以休?

事实上,截至2021年6月底,工信部已经联合第三方监测机构,连续组织了15批对各类APP的违规监测活动。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上半年,工信部就已联合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天津、四川、安徽等多省的通信管理局开展了六批次集中抽检,检查了76万款APP,通报了748款违规APP,下架了245款拒不整改的APP。

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应用商店会被“上榜”通报,各类涉嫌违规的APP也以名称、开发单位、软件商店名称、违规细则等被详细通报。 尽管截至今年5月底,经过违规整治的全国APP数量302万款已经比工信部开展专项整治前的350万款下降了13%,但现存APP中,弹窗消息难屏蔽,广告诱导/误导,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几大问题,仍然是APP用户权益的“头号公敌”。

对于用户反映强烈的“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关闭按钮小如蝼蚁、页面伪装瞒天过海、诱导点击暗度陈仓”等问题,工信部的专项整治可以说立竿见影: 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新浪微博、爱奇艺等68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在内,今年第二季度APP开屏弹窗信息投诉量环比下降50%;用户使用量排名前100的APP应用中,开屏信息难以关闭问题发现率由69%下降到1%,利用弹窗误导用户点击跳转问题的发现率由90%下降至12%。

而违规手机个人信息这一项,在工信部近几年连续15批违规APP通报、查处、下架处理中成为最普遍却又最反复的问题。

今年1月工信部组织第三方发起的APP违规摸查,是2021年第一批、总第10批的手机应用软件检测。1月22日工信部在其网站通报,因违规收集手机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用户权限等问题,被查违规的APP中有157款未按时完成整改而上榜,并被要求最晚在1月29日前完成整改。

其中,腾讯应用宝、小米应用商店、豌豆荚、OPPO软件商店、华为应用市场发现问题分别占比22.3%,12.0%,10.3%,9.9%,8.8%,来自“应用宝”软件商店的“车e族”APP还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这4项问题“满贯”而上榜。

一而再,再而三,总有类似问题出现在“未按期整改”名单中:2月5日,又有26家存在违规调用麦克风、通讯录、相册等权限APP企业的名单上榜,且截至3月3日整改期限仍有10款APP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4月23日,总第13批的APP违规摸查中,游戏类、工具类的93家企业上榜,且截至05月13有39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 当时,不少网友也发现,天涯社区、大麦、途牛旅游、VIP陪练、脉脉这5个知名APP已在安卓商店临时下架,工信部称,是因不同版本APP反复出现同类问题,依法暂停其违规行为。

6月8日,在工信部通报的第14批违规APP摸查情况中,有83款APP未按时完成整改,48款APP被要求下架进行核查复检,这也是工信部2021年重点摸查违规APP时采用了“回头看”,确保整改过的问题“不反弹、不反复”这一措施的监督效果。 而且细心的网友发现,在今年1月和今年6月的两次违规APP摸查中,“趣看点”APP都不止一次上榜,而且时隔5个月,还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这类问题再次上榜。 经企查查搜索,“趣看点”这款APP与2020年315晚会上被曝光的“趣头条”是关联关系,不仅让人再次联想起“趣头条”在2020年被爆违规以及公布整改措施的一系列动作。

在一些媒体的评价中,趣头条曾经是和拼多多、快手并列出现的三大APP之一,且因今日头条于2016年以聚和内容、下沉市场的方式催生了一点资讯、天天快报、UC 头条等不少模仿者,趣头条也引入大量创作门槛很低的内容,以“时间换金钱”这种广告吸引用户注册,声称“看文章就给钱”,并鼓励用户拉新挣钱,甚至一度出现每拉一位新用户奖励8元钱的“大手笔”。

2018 年,腾讯和人民网以3亿美元入股趣头条,开始以“独角兽”的形象出现在互联网。到2018年底,趣头条累计用户数逼近 2 亿,仅次于当时已成立 6 年的今日头条。

有用户至今还记得当时被趣头条广告吸引后投入了一段时间和精力。 “当时我试图研究明白趣头条的算法,但那些低质量的图文我真的不喜欢,也每次都点击‘不感兴趣’,可还是会被继续推送,直到《**老汉闯进孙子婚房》这类文章屡屡推送来时,我忍无可忍放弃了这个APP。”

随即也有很多用户在知乎等平台反映,趣头条本质并不在乎用户看的是什么内容,只在乎用户是不是看完了中间和末尾插入的广告。一方面打着“赚钱”的噱头直接推送广告全篇,同时也把用户变成“看广告”机器,成为与刷单无异的广告推送APP。 2020年的3·15晚会上,趣头条因广告乱象而被点名,成为唯一上榜的互联网企业。

案例造假、夸张宣传、引导赌博等种种违规违法营销现象被曝光,趣头条第一时间发表致歉声明,随后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包括成立广告生态治理专项工作组、对广告运营负责人进行停职处理、核查代理商、加强广告审核力度以及将“蓝军”手段全面应用到广告生态治理中等。而在安卓、苹果等各大应用市场上,被下架的趣头条直到当年7月31日才恢复。

但时至2021年,时隔5个月的两次违规APP摸查中,趣头条关联APP“趣看点”又两次上架,且APP的宣传介绍中,也再次打出了“看文章就给钱”的广告术语。 与此前趣头条的创业打法似乎如出一辙。

事实上,趣头条经历了违规整治后,似乎也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赛道。其2021年6月发布的业绩显示,继上一个季度出现短暂盈利后,趣头条营收已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滑,月活用户、日活用户和用户使用时长均走入了下坡路。

一个趣看点屡屡上榜,又有多少个违规APP在隐身? 滴滴被严查,违规APP乱市中冰山的一角被掀开。而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过度侵权用户隐私的APP究竟有多少,从监管部门到手机厂商、软件市场、用户,似乎都很难给出一个准确数字。

02

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代价?

负责品牌营销的一位“三叔侃侃”私下坦言,很多媒体鼓吹的所谓“大数据”,其实大部分也是通过APP侵犯用户隐私来获得的。 “如果要完全严格进行审查,恐怕现在就没有几个APP还能用了。而且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变现,也是很多APP获得利润的一个主要途径。”

该人士透露的这一现象,是很多APP开发商心照不宣的事实。 尽管工信部持续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大对违规APP的摸查和处理力度,但仍有不少APP像趣看点一样“铤而走险”,冒着上榜或者被下架的风险,违规收集或者过度使用用户信息。

而在工信部尚未出台更为严厉的措施之前,上述人士称,解决此类问题还要依靠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例如APP所收集的所有用户数据必须上传到国家数据库备份,且国家有权随时调查企业对于数据应用情况。只要发现企业存在滥用数据嫌疑,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罚,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隐私泄露跟数据滥用,同时国家层面也需要有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此外,鉴于大数据尚是很多APP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维持大数据健康发展和过度使用数据的平衡,也是监管部门和从业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课题。 事实上,很多APP已经利用算法技术,开始做到让用户“主动”贡献数据。

“不需要专门用户授权,但用户的浏览行为本身就在逐步暴露个人偏好,再经过AI学习,APP能获得比常规信息收集更加精准的用户信息。” 而对那些在刀刃上跳舞的APP企业来说,经营+守规的拿捏与平衡,考验着其更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