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生长激素滥用”遭点名,股价暴跌,增高生意还吃香吗?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8-06 12:01:28
热度:96

“生长激素滥用”遭点名,股价暴跌,增高生意还吃香吗?继游戏行业后,又一领域被点名!8月4日晚,一篇关于身高焦虑、增高针的报道刷屏。报道指出,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

继游戏行业后,又一领域被点名!

8月4日晚,一篇关于身高焦虑、增高针的报道刷屏。报道指出,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调查发现,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此文一出,迅速引发热议。8月5日开盘,A股生长激素相关企业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双双大幅低开,长春高新盘中更是打至跌停。截至收盘,长春高新封死跌停板,安科生物跌10.52%。

被点名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国内蓬勃发展的生长激素市场。

得益生长激素,长春高新身价“增高”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外在形象的关注度也在迅速升温,化妆品、医美等领域深受追捧。而随着年轻一代成为父母,子女身高也成为了相互攀比的指标之一,故此,生长激素一直是一门很不错的生意经。

以国内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为例:

长春高新主营业务为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辅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公司医药产品覆盖创新基因工程制药、新型疫苗、现代中药等多个医药细分领域,是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

公司子公司金赛药业主要从事基因工程生物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水针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水针剂)等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及辅助生殖、妇女健康等领域产品。

近年来,长春高新业绩持续增长。2018年至2020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06亿元、17.75亿元、30.47亿元,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36%,2020年同比增长71.64%。

从业务构成来看,2018年至2020年,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占长春高新营收比重分别为78.57% 、78.97%、84.37%,可以看出,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是长春高新业务构成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长春高新2020年报

凭借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特别是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的业绩引擎,长春高新近年来股价整体走势喜人。2018年初至今,公司股价整体涨幅超200%。截至5日收盘,长春高新总市值由2018年初的311.31亿元增至1119.09亿元。

生长激素产品带动,安科生物上半年业绩预增

安科生物是一家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等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生物制药、核酸检测产品、多肽药物、现代中成药、化学合成药等产业领域。

公司现有主要产品之一为重组人生长激素“安苏萌”系列制剂,用于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所致儿童生长缓慢、加速创伤愈合等。

相比于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的业绩表现并不算理想。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超五成,2020年,尽管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但营收却出现微降。股价表现方面,虽然近年来各有涨跌,但2018年初至今,安科生物股价累计上涨17.83%。

值得注意的是,7月13日,安科生物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安科生物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市场推广工作,完善销售渠道,公司基因工程药物、中成药、化学制剂药等产品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主营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产品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带动了合并净利润指标的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8月2日,安科生物公告收到国家药监局下发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在原上市2种规格基础上,获准新增2种规格:6IU/2mg/0.6ml/支和8IU/2.66mg/0.8ml/支。

公司4IU/1.33mg/1ml/支和10IU/3.33mg/1ml/支规格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已于2019年6月获批上市。此次获批新增两种规格后,安科生物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共计有4种规格批准上市。

两公司回应风波

针对媒体报道事件,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均进行了回应。

8月5日,针对媒体报道“增高针”被滥用一事,安科生物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作为经医生和行业行规规范的处方药,不存在生长激素被滥用的情况。从安全性来讲,公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于1999年获批上市,20多年的临床和医用安全有效性得到保证,文中提到的副作用是没有发生过的。

长春高新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就目前生长激素产品使用的诊疗情况来说,国内外均有着一系列严谨的诊疗标准和流程,医生需进行一系列严谨的检测项目后方可进行处方,对确实需要治疗的患者,并在患者本身自我接受的前提下进行治疗。

结尾

尽管两公司先后进行了回应,但我国生长激素是否存在滥用情况,家长、药企、医院、医生谁来担责等问题还亟待剖析和解决。未来,由生长激素撑起的增高生意经还能否继续开展?尚未可知。

来源:资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