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李德毅: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是认知主体,而不是一个被控的对象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1-10 16:01:05
热度:79

李德毅: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是认知主体,而不是一个被控的对象在1月10日-12日召开的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发表了以“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为主题的演讲

在1月10日-12日召开的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发表了以“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为主题的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汽车是移动生活代步的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本身就是一个认知主体,而不是一个被控的对象。

2、如果要有安全员,安全员还需要驾照,那么自动驾驶的革命就还没有到来。

3、对于单车来说,人工智能要赋能汽车,让它变成会学习的轮式机器人,驾驶脑可以向优秀驾驶员学习,不断积累知识。

以下为李德毅演讲实录(有删减):

2019年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特斯拉在中国创造了上海速度。特斯拉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是新能源吗?还是智能化?还是两个都有?他将给我们中国速度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启发?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叫做“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现在智能化越来越重要,加上5G和道路的智能化,让自动驾驶变成了可能。过去的自动驾驶主要是单车智能,智能网联则可以被认为是自动驾驶的生态环境。

首先,讲到自动驾驶,就会谈到SAE的分级:L0-L5。差别到底在哪里?就在于智能技术向汽车的渗透。汽车是否只是四个轮子加计算机?我认为不是。汽车是移动生活代步的机器人,我们要享受是移动生活,而不仅仅是又一个需要人来操控的机器,所以我们一直说我们做的是自主驾驶,即Autonomous Driving。车本身就是一个认知主体,而不是一个被控的对象,不像地铁和高铁的驾驶是靠自动化实现的。

当自动化遇到了天花板,人工智能来了。我认为一辆车就是一个智能主体。近十几年来,我一直说汽车将变成“会学习、会交互”的轮式机器人,它要有自主性,因为出门上车的乘客,是不会向一个中央调度系统进行报备的,这才是移动出行的最大享受。未来,人们上车后还可以享受VR(虚拟现实),一旦汽车不需要人驾驶了,它就变成了一个个电子座舱,在移动生活中我们享受的就是快乐,可以办公,可以休闲,这就是移动生活。

自动驾驶除了要有人工智能,最近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激光雷达走出了非常强劲的一步——激光雷达的价格降到了万元以下。从以前的70万元降到现在的1万元,这是一大突破,主机厂很务实。我们需要的自动驾驶是将“人工智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加更多的辅助驾驶功能,慢慢的自动驾驶就来了,智能驾驶就来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什么时候车内可以取消安全员,如果要有安全员,安全员还需要驾照,那么自动驾驶的革命就还没有到来。

在座的各位要有一个目标,就是让车中不在需要安全员。在这方面,中国有第二个特色,就是智能网联,中国的体制有强大的力量,我们有很多实验开放区,可以尝试在特定区域内不仅有可以自主移动的车,而且车内可以没有安全员,在这个特定区域里可以让乘客从任意点A到任意点B。但后台可以有一套监控系统,车里如果有突发的传感器故障,万一出现了问题,监控系统可以处理。这种配置下,100台车不需要100个安全员,但是需要后台监控人员。

现在,人-车-路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就是中国的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特色。我认为智能网联可以做出成绩的首先应该是中国,我们可以尝试在车和路上的创新,比如智慧灯杆、智慧路灯和单车智能结合起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对于单车来说,人工智能要赋能汽车,让它变成会学习的轮式机器人。驾驶脑可以向优秀驾驶员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不同个性的人有不同的驾驶方式,驾驶脑也可以开出不同的驾驶风格,这是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实现的。人工驾驶出现事故的时候,也是驾驶脑进行“负学习”的机会。例如侧翻,侧翻事故是怎么发生的?大车左右两个轮子距离较小,车身较高,又遇到很强的风,如果驾驶员在速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打方向盘,就容易发生侧翻,进而造成重大事故。无人驾驶最大的驱动力就是要把汽车是人类的“第一杀手”的罪名清除,我们可以研究事故是怎么发生的,并在事故发生前有所防范。

今天在座的同仁,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种是主机厂,你们有很强的能力,没有你们的支持无人驾驶无法实现;第二种是造车新势力,有创新能力,有突破;第三种是有实际需求的客户,比如物流快递,有实际的“机器换人”的需求;第四种就是互联网从业者,你们有经验,让万物互联;第五种是新涌现出来的创新创业者。

在2020年到2030年这个“孵化期”,创业者们在各个方向上进行尝试,把无人驾驶的几个要素结合起来,并找到突破口,例如园区内的物流、客运、矿区、农机等。大概要到2030年以后才会有上万台量产的无人驾驶车上路,现在创业者们可以在特定场景中积累经验。

作者:亿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