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发起“海洋攻势”,青岛力图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10-12 12:00:45
热度:111

发起“海洋攻势”,青岛力图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山东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山东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发展中的位势。

image.png

海洋新能源潜力巨大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被世界各国提上了议程,人们开始利用风、太阳、海水等自然资源来提取新型清洁能源。如今,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利用海水潮流发电仍正处于起步阶段。

image.png

潮流能作为海洋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几年在众多基金项目和示范项目的支持下,潮流能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化的开发项目在未来的几年也将不断建成。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已有较大规模的项目在实施当中,未来几年将会有数个十兆瓦级电站建成,潮流能发电距离人类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近。

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对于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来说,面对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强势竞争,想要突围,成为最大“赢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起海洋新能源的挖掘与发展。

海洋人才荟萃,创新能力奔涌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最大的优势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创新能力。目前,青岛拥有涉海科研机构26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不乏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创新平台;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image.png

海洋科研机构云集,海洋人才荟萃,必然带来了强大的海洋创新能力。据了解,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20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且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有6个,过百亿元的有8个,尤其在海洋设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青岛海洋制造业、海洋服务业、现代渔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一个个“新标签”不断成为青岛经略海洋的内生动力。

发起“海洋攻势”,不断补齐发展短板

青岛海洋人才和科研实力领先全国,但短板也很明显,海洋支柱性产业有待加强,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仅占海洋经济比重的十分之一左右;科技成果产出与产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科技、产业结合缺乏紧密性,制约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image.png

针对这些情况,青岛自去年春天发起海洋攻势,2019年全市新签约海洋领域项目91个,项目总投资额1565亿元;今年上半年,新签约海洋领域项目46个,涉及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海洋设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等12个不同领域,计划总投资额819.27亿元,以项目招商的形式补强了产业链条。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加持”,更是为青岛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迎来新机遇。

青岛利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通过精准搭建招引平台,推动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一步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标“三大特征”,打造海洋“国际范”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兼具全球城市、中心城市和海洋城市三大特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提出人、北京大学张春宇教授指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是全球航运中心,港口物流业发达;应是全球海洋科技中心;应具有完备的海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务业;应具有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能够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应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城市发展后劲大;应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海洋基础研究、海洋经济总量方面,青岛和深圳、上海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青岛海洋新兴产业占比11%,低于深圳的31%,距离世界一流港口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image.png

因此,继续推动建设海洋产业的集聚中心,推动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驻青海洋高端人才的稳定利用机制,完善驻青海洋青年人才的常态化培养与激励机制,在政策环境、服务扶持、条件提供上发力,吸引人才在青岛创业,持续推进“海洋攻势”2.0版。

青岛以海为媒,瞄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引领、辐射、带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在未来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国际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