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当“机器换人”冲击劳动力市场,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3-29 16:02:29
热度:184

当“机器换人”冲击劳动力市场,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文/陈根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给就业

文/陈根

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给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也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和担忧。

当前,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发展引发各国高度关注,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动作还是复杂的感知任务,人工智能所展现出的实力都可圈可点。并且,随着机器学习、大数据以及计算能力的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任务时的效率及精准度也将得到提升。

由此引发的担忧不无道理——人工智能的突破意味着各种工作岗位岌岌可危,技术性失业的威胁迫在眉睫。是言过其实还是确然如此?当“机器换人”冲击劳动力市场,最大的威胁又是什么?

“机器换人”进行时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并带动和促进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甚广,从工业农业到金融教育,从数字政府到智慧交通,再到司法医疗和零售服务,人工智能对于就业的影响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受益于计算机能力的发展,数据的可用性日益增加,机器学习和其他算法的开发和改进,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未来进展几乎是绝对的。“机器换人”不仅是“进行时”,更是“将来时”。而这直接冲击着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一波的就业焦虑。

事实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从机械织布机到内燃机,再到第一台计算机,新技术出现总是引起人们对于被机器取代的恐慌。在1820年至1913年的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雇佣于农业部门的美国劳动力份额从70%下降到27.5%,目前不到2%。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经历着类似的变化,甚至更快的结构转型。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中国的农业就业比例从1970年的80.8%下降到2015年的28.3%。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美国有关研究机构2016年12月发布报告称,未来10到20年内,因人工智能技术而被替代的就业岗位数量将由目前的9%上升到47%。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则显示,预计到2055年,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将取代全球49%的有薪工作,其中印度和中国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最大。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中国具备自动化潜力的工作内容达到51%,这将对相当于3.94亿全职人力工时产生冲击。

从人工智能代替就业的具体内容来看,不仅绝大部分的标准化、程序化劳动可以通过机器人完成,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甚至连非标准化劳动都将受到冲击。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资料作为机器出现,就立刻成了工人本身的竞争者”。牛津大学教授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Osborne就曾在两人合写的文章中预测,未来二十年,约47%的美国就业人员对自动化技术的“抵抗力”偏弱。

也就是说,白领阶层同样会受到与蓝领阶层相似的冲击。在会计、金融、教育、医疗等各行业,大量岗位将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其工作模式,由人类负责对技能性、创造性、灵活性要求比较高的部分,机器人则利用其在速度、准确性、持续性等方面的优势来负责重复性的工作。

尽管白领阶层受到冲击并不等同于完全代替,但人工智能的加入势必会减少更多的就业机会,以至于劳动力市场对自动化技术“抵抗力”偏弱。

与此同时,面对人工智能的勃兴,在高端研发等少数前沿创新领域,仍然延续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偏好。这就导致在高技能与中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中出现明显极化趋势: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显著提升;加剧了通用生产领域中低技能劳动力的去技能化趋势。

根据MIT的研究,研究人员利用美国从1990年-2007年劳动力的市场数据分析了机器人或者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对就业和工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机器人使用占全部劳动力的比例,每提高1%就会导致就业的岗位减少1.8%-3.4%。不仅如此,还让工人的工资平均下降2.5%—5%。技术性失业的威胁迫在眉睫。

3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