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中观智慧城市:平方公里级的城市智能体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8-04 16:01:01
热度:155

中观智慧城市:平方公里级的城市智能体智慧城市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自2013年国家推出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已经走过八个年头。一直以来,智慧城市被许多互联网巨头看作是一块可以大

智慧城市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

自2013年国家推出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已经走过八个年头。一直以来,智慧城市被许多互联网巨头看作是一块可以大快朵颐的“肥肉”。

2017年,腾讯云以1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在同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产品大降价;2018年,百度将智慧城市上升为云业务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而华为云也宣布旗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围绕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展开。

热度散去,病根尽显。2020年,疫情让智慧城市被迫接受了一场“大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智慧城市交出的成绩单却不怎么理想。

智慧城市真的不再“智慧”了吗?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的理念正迫切寻找新的生长土壤。

恰逢其时,文安智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文安智能成立于2005年,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安智能专注于从感知、协同到决策的全栈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探索,并围绕“价值创造”,在中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商业与零售等应用场景打造了一系列创新实用的解决方案。

文安智能观察到,城市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生活背景的居民,城市功能也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领域企业、团体等分工合作完成,因此,在城市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全局最优”的动态决策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出行,从智慧商业到智慧商圈。”文安智能副总经理郑强表示,当出行和商圈形成联动,将智慧城市面向持续运营进行规划和建设,智能技术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土壤。

在郑强看来,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真正实现数据的实际应用。“智慧城市既要让管理者的决策更聪明、更准确、更科学,也要让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的体验更高效、更便捷,生活更幸福。”郑强说道。

智慧城市需要“沉”下去

郑强表示,智慧城市的“智慧”最终一定要体现在惠及百姓上,在每一个城市居民身边“沉下去”。这种规划建设思路,也将同时带动整个智慧城市架构的合理化。

然而,智慧城市在“沉下去”之前,还需要解决几个发展桎梏。

亿欧智库显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也从新兴技术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正如郑强所说:“智慧城市不能只是面子工程,有‘面子’更要有‘里子’。”说到底,摆在每一个致力于智慧城市企业面前的,便是如何打通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孤岛。

2014年,为打破信息壁垒,国内地方政府成立首个大数据管理部门——广东省经信委大数据管理局,紧随其后,大数据管理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在大数据局的统筹下,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先从大数据平台开始,但这一措施所见的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相关委办局提供给大数据管理局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零散、精度不够等问题,大数据平台仅能对数据进行统筹、清洗、融合,却无法直接对应用层发挥作用,“城市大脑”也逐步演化成为“数据秀场”,距离独立思考的目标还太过遥远。

除了数据不互通,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也制约着目前智慧城市的运营。

谁投资?谁运营?谁买单?实际上,由于顶层设计的原因,最初的智慧城市大多是为了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而建设,这导致智慧城市对盈利的迫切性并不强。

但随着智慧城市发展进程的推进,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智慧城市要想长期良性发展,需要众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出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那么,该如何平衡政府公共服务与商业化需求,解决智慧城市高低维度差的难题呢?文安智能提出了“中观智慧城市”的新概念。

中观智慧城市:平方公里级的城市智能体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进入后运营时代,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体系,不能只建设不运营。”文安智能联合创始人、CTO宋君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价值不只是对政府,还有企业、社区和商业等微观场景。但上述两个维度一个“过高”(万平方公里体量),一个“过低”(万平方米体量),要打通它们,需要有一个适当规模的中观场景——一个平方公里为单位的城市区域空间(平方公里体量)。

具体来说,中观智慧城市是指可以实现数字驱动的智慧化运营的生态单元,在这平方公里规模的城市智能体里,生态参与者有居民、有企业,同时也有政府。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一边是“高科技产品的堆砌”的思维模式,一边是“重建设、轻运营”的落地现状,导致许多智慧城市项目急于快速上马,却没有真正发挥效能。

“智慧城市建设像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另一头连着的则是城市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实际需求。”文安智能的中观智慧城市理念,就是在宏观城市级智慧城市和微观智慧社区两极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文案只能平方公里级城市智能体

据宋君介绍,中观智慧城市以城市区域为物理空间,以商业·住宅·产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感知AIoT、场景推理图谱、强化学习决策为技术支撑,以生态合作及业务协同为基础模式,提供“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高科技应用服务建设,推进城市智能体演进。

更中枢的智能化,让城市学会思考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且共同作用,推动城市的智慧运行。在智慧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城市管理主体正由单一走向多元。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众多场景,能率先在众多的市场赛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企业必然能抢占先机。在郑强看来,当前智慧城市涌现出许多机会,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都在试水,试图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

郑强表示,目前的人工智能行业在感知层已处于“内卷”状态。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数不清的企业迅速涌入,行业内卷也远远不会只停留在感知层。此时,科技企业对于行业的理解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案智能

“做的多,不如做的专,中观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要让城市学会自己思考。”郑强如是说。

“智慧城市的建设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安智能创始人兼董事长陶海曾表示,抓住细分领域中的最大痛点,做深、做透,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并将其技术与能力边界逐渐拓展到其他领域,成为智慧城市的科技运营商,是一条明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陶海的思考是正确的。物联网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庞大的感知网络,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与技术基石。在任何场景下,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竞争的企业都需要拿过硬的技术和产品来掌握话语权,这也是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的立足之本。

2021年7月12日,文安智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已经在金茂中欧科创园落地,旨在横跨政府侧的城市治理以及商业侧的空间运营场景,打造覆盖商/住/产/政的智慧产城一体化运营系统,打破空间边界。

在该方案中,文安智能提供的边缘计算AIoT服务器以及部署在服务器上的大量智能感知算法,为园区内布设的大量视频摄像机加装“智能大脑”,实现对园区自动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与园区运管平台打通后,完成对日常运营业务的科技赋能。

显然,文安智能已经找到了自己道路,并向着这一方向阔步迈进。

结语:

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统计,2018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为308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为717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4%。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在智慧城市的运营领域,会出现比如今互联网领域的BAT还要大的公司。

究竟谁能在智慧城市的窗口期迅速成长起来,打破行业内卷,将主动权率先握在自己的手里,从而占据智慧城市市场的头部位置?结果尚未可知,但有中观智慧城市作“引擎”,文安智能已被列为“种子选手”,坚定地来到起跑线前。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苑晶铭。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