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国际技术组织“限制”华为!源于美国的RISC-V是否还靠得住?
又一家国际技术组织“限制”华为!源于美国的RISC-V是否还靠得住?此前报道了JEDEC(固态技术协会)、Wi-Fi联盟、SDA、PCI-SIG、USB-IF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断了与
此前报道了JEDEC(固态技术协会)、Wi-Fi联盟、SDA、PCI-SIG、USB-IF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断了与华为或海思的合作之后,今天国际电子和通信行业领域的顶级技术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也开始限制华为。而在此之前安卓系统也对华为进行了限制,那么起源于美国的开源CPU架构RSIC-V还靠得住吗?
IEEE禁止华为员工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
据量子位援引一份曝光的内部邮件报道称,IEEE已禁止华为员工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预计接下来,华为相关的投稿、文章、会议赞助,以及分支协会职务,可能都会受到关联影响。
网上微博网友@陈怡然-杜克大学 也曝光了另一份IEEE向期刊主编发送的邮件,通知禁止华为员工担任审稿人或编辑。
(图片来源:微博)
邮件内容显示,美国已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因此,IEEE无法让华为的同事作为审稿人或者编辑对我们的期刊进行同行评审。如果IEEE继续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影响。从邮件附件FAQ文件里的内容来看,IEEE似乎可以让华为的同事留在编辑委员会,但他们不能参与任何论文的审阅,直到华为从BIS名单中删除。另外该文件还指出,由名单中企业出资的员工或个人,在提交的内容被IEEE接受或提供给开放的IEEE技术组后,可以提供输入。
(图片来源:新智元)
根据资料显示,IEEE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注册地在美国,其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IEEE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的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已制定了900多个行业标准,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IEEE 发表的技术文献占到了全球同类文献的约30%,每年出版140余册专业技术期刊,提供约 700 余种学报、技术通讯、会议论文集和会刊等出版物。
IEEE下设六个下属委员会,包括:教育活动委员会、IEEE-USA董事会、会员和地理活动委员会(MGA理事会)、出版服务和产品委员会、标准协会理事会和技术活动委员会。有42个主持标准化工作的专业学会或者委员会。
需要指出的是,IEEE虽然是注册在美国,但是其本身并不只是美国的组织,而是一个覆盖全球多数国家的世界性组织。
显然,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覆盖国家最多的一个专业技术学会,IEEE此次竟然因为美国禁令,宣布禁止华为员工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确实出人意料。
讽刺的是,IEEE的官网上,还写着:”IEEE核心目标是促进技术创新和卓越,造福人类“。
更令人讽刺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或个人一直在IEEE的发挥着重要贡献。根据新智元的报道,近几年来,每年入选IEEE Fellow的中国人/华人约占1/3,2012年时,有近百位中国学者担任IEEE各种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职。甚至有些IEEE期刊,是中国学者创办的。
在此事件发生之后,在国内学术界一片哗然!多位国内的专家学者纷纷发声批评IEEE。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向IEEE候任主席致公开信,表示这件事已经超出了学术底线,她将退出所在的IEEE期刊的编委会。
近期多家国际性标准组织删除或限制华为会员资格的行为,以及今天发生的IEEE开始限制华为的行为,这些都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所谓的无国界的全球性的技术组织实际上是有国界的,同样本该造福全人类的技术也是有国界的。
RISC-V是否会受影响?
继此前开源的谷歌安卓、英国的Arm,以及现在的这些个全球性的技术联盟/协会都宣布执行美国禁令之后,很多人不禁要问,近年来国内大热的、被我们寄予厚望的、被认为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主可控“的RISC-V是否也会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
RISC是一种精简指令处理器,其起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EECS部门的计算机科学部门的dDavid Patterson教授及其团队的一项课题研究的产物。RISC-V之所以取名RISC-V,主要是因为David Patterson教授在此之前已经研制了四代精简指令处理器芯片。
而David Patterson教授研究RISC,主要是由于当时英特尔、Arm等CPU厂商对于CPU架构的授权要求较高,授权费也非常高昂,有没有其他的开源的或者免费的CPU可以使用,因此决定零开始设计一套全新的CPU架构,在设计成功之后,并将其免费开源。
传统的Arm指令集是不允许做扩展的,但是RISC-V是方便做可扩展的。另外RISC-V由于是后发的架构,在技术上非常精简且容易实现。更为关键的是,RISC-V是免费开源的,这些特点很快吸引了很多大公司参与其中。
2015年,RISC-V成立了基金会,初创企业包括谷歌、西部数据、台湾晶心、联发科、杭州中天微、华为等。目前RISC-V基金会成员已有235家, 包含国际知名的系统公司、半导体公司、 硅智财公司、软硬件发展工具公司及伯克利、MIT等名校。比如国内的阿里巴巴、华米、乐心等都加入了RISC-V基金会。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国产芯片开始追求自主可控的芯片指令集架构。国外的指令集架构本质上是一种授权付费的,很难实现国产自主。而国内自己定义一套指令集架构又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处理器架构必须是全球范围的一个通用架构,必须获得生态支持。因此,RISC-V架构近两年备受国内厂商追捧。
那么作为起源于美国的RISC-V技术以及RISC-V基金会,其是否会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呢?
显然,对于RISC-V技术来说,因为其是完全免费开源的,所以美国没法去禁止,任何公司都可以利用RISC-V来进行设计自己的芯片。就像开源的安卓系统一样,华为虽然被禁,但也依然是可以使用安卓系统,其不能使用的只是谷歌自己附加在安卓系统之上的GMS服务。因此对于华为来说,可以完全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RISC-V架构进行自己的芯片设计。
在今天(5月29日)台湾RISC-V联盟举行RISC-V X AIOT/5G新嵌入式智能解决方案论坛上,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上海芯原微电子董事长戴伟民也表示,华为完全可以用RISC做芯片,RISC本身开源不受限制。
不过,虽然RISC-V架构的初衷是开源免费的,可以被任何学术机构和商业组织使用。但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有能力的芯片设计企业都在RISC-V架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属于自己的IP进行扩展,比如美国的SiFive。
SiFive是一家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提供快速开发式处理器核心IP的领先供应商,核心团队就是由RISC-V研发团队所创立。通过开放式架构处理器核心及自主式开发基于RISC-V架构芯片来帮助SoC设计。
因此,虽然开源的RISC-V架构不受美国禁令限制,但是美国厂商基于RISC-V设计的内核或者芯片依然也是受到美国禁令管辖的。也就是说,美国厂商或者其中带有25%美国公司知识产权的基于RISC-V设计的内核或芯片,华为将无法使用。
那么RISC-V基金会是否会受美国禁令影响呢?
从目前来看,RISC-V基金会似乎并未有限制华为的动作,不过鉴于其注册在美国,并且之前已有一大批的所谓的国际性标准/学术组织都开始执行禁令,后续可能将迫于美国压力对华为进行限制。但是即便如此,也无法限制华为使用RISC-V。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近两年来国内的RISC-V产业发展迅速,大批的国产芯片设计厂商都开始入局,并且自去年以来国内成立了多家围绕RISC-V产业的组织,比如中国RISC-V产业联盟、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RISC-V专业委员会、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的RISC-V产业生态。这也为后续国内围绕RISC-V架构,打造自主可控的芯片提供了助力。
-
新软件架构平台Adaptive Autosar2019-06-04
-
华为一季度稳居全球第二宝座 所有地区均实现增长2019-06-04
-
重磅: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2019-06-04
-
华为的穿戴设备成长迅猛,有望击败小米夺得第二名2019-06-04
-
一种快速运动规划芯片 让无人车决策速度提升三个数量级2019-06-04
-
华为P30系列评测:徕卡四摄屠榜DxO,这谁顶得住2019-06-04
-
IEEE声明:解除对华为员工编辑和同行评审活动的限制2019-06-04
-
5G时代,华为的汽车圈2019-06-04
-
义齿专用3D打印设备问世 摆脱国外技术架构限制2019-06-04
-
智能生态大建设 威士丹利智能芯片模组发布2019-06-04
-
ROS:用于Automated Driving模块化软件架构2019-06-04
-
华为“教训”历历在目,AI芯片,如何避免重蹈覆辙?2019-06-04
-
未来坐地铁可刷脸进站 因为有华为这项技术2019-06-04
-
第22周自动驾驶周刊丨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英伟达获杭州市自动驾驶路测牌照2019-06-04
-
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王军任该部门总裁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