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能网 > 智能医疗 > 面临“双重夹击”,图特林根被迫成长为“混血儿”

面临“双重夹击”,图特林根被迫成长为“混血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06 16:02:02   浏览次数:120
核心提示:2021年04月06日关于面临“双重夹击”,图特林根被迫成长为“混血儿”的最新消息:导读:当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布局和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但如何扬长避短,把握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我国健康产业界一个重大而十分紧迫


导读:当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布局和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但如何扬长避短,把握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我国健康产业界一个重大而十分紧迫的课题。对此,动脉网从国内外优势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从产业定位、政策扶持、产业服务等方面总结发展经验,希望为我国园区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图特林根”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小县城,总占地面积为734.35平方公里,全县仅有3.5万居民,与国内绝大多数县城相比,这样的体量实在不值一提。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少人更少”的小城,却有着很多个响当当的“名号”,例如“欧洲最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世界医疗技术中心”、“全球手术器械之都”等等,这些“荣誉称号”并非是“图特林根”的自我吹嘘,而确实是有真实数据为证。

图特林根孕育着400多家医疗技术企业,目前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中约有2/3用于出口,产品出口额居世界第二位,仅落后于美国,而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欧盟,占40%左右的出口收入,其次是中国,约占比20%。在欧洲曾有这样一句玩笑话来形容它的市场影响力,即“你所看到的每一个医疗器械都有50%的可能性来自于图特林根”。

而在具体细分领域上,图特林根主要专注于手术器械的生产,主要以两大全球市场领导者Aesculap(蛇牌,贝朗医疗集团子公司)和KLS Martin(马丁,医用内窥镜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为主,每年生产和销售仪器数量达到2000万台,体量超过全球手术器械市场的一半以上,被誉为手术器械产业的隐形冠军之乡。

图1.图特林根四大产业板块

除了规模化的生产,图特林根还专注于技术研发,而且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研发效率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据了解,图特林根的医疗器械企业每年都要把销售盈利的8%用于研发,比西方国家平均值高出一倍,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其医疗器械的研发效率极高,新器械开发费用约为800万到1000万欧元,而美国研发同样的产品则需8000万美元(约合6000万欧元)。

不难看出,这座位于德国南部的小城虽然在国内并不像硅谷那样为众人所知,但也确实是“大有来头”,那么具体而言,它与硅谷又有什么关系呢?

众所周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硅谷”是全球最成功且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被看作是城市级产业集群的“天花板”。而另一层级的县域级产业集群的“顶端”又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就是今天所提到的图特林根了,它也因其极具典型的代表性和辐射全球的影响力被誉为另一个维度的“硅谷”。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性的趋势,又包含着偶然性的情形。对于图特林根这座小城来说,它是如何成长为欧洲最大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呢?背后的发展逻辑又是如何搭建的?反哺国内县域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图特林根模式”能给国内提供哪些参考,又有哪些可复制的经验?针对这些疑问,动脉网将从图特林根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中一一解答。

从刀锻上“砍”下来的医疗器械产业

图特林根是全球首批发展产业集群的地区,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70年代,比硅谷还要提前30年。与现在主要由政府统一规划的产业集群不同,图特林根完全是“野蛮式生长”,是真正由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而形成的“先上车后补票”(即先有企业后有产业集群)型产业集群。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期,图特林根依托于丰富的铁矿床和木材资源,在钢铁工业上极为发达,是德国钢铁生产的中心之地。在先进工业化体系的支撑之下,图特林根开始探索各种可能有机结合的业务板块,其中以锻刀最为典型,到1810年,图特林根共有20家专门从事刀锻生产的大型产商,而短短50年后,这一数量增长至100多家,并已在欧洲形成了广阔的市场覆盖。

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些图特林根人开始沿着“锻刀”的出口路线,逐渐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戈特弗里德·杰特(Gottfried Jetter)就是其中之一。1867年,戈特弗里德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善于学习的他把当地先进的医疗器械制造技术带回了图特林根,并建立了一个小作坊,而这个小作坊正是图特林根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开端。

图2.图特林根产业发展历程

凭借其出色的质量和精湛的工艺,戈特弗里德的小作坊发展速度极快,短短十年间就蜕变成为了规范化的生产车间,并在1887年正式挂牌,并取名为“JeRer&Scher”,两年后,又更名为“Aesculap”,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蛇牌”。

在“Aesculap成功模式”的影响下,图特林根逐渐将生产力集中到了医疗器械领域,整体产业方向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产业转型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成功,而是需要诸多条件的紧密配合,那么对于当时的图特林根来说,有哪些因素在推动其向医疗器械这一新兴产业跨越的呢?

首先是内在因素,图特林根在锻刀上有充足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因而能在手术刀、剪刀、镊子、针头等简单医疗器械的生产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是外在因素,从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中期,整个欧洲都深陷于战争的“泥潭”之中,因而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相比于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旺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大门。

经过前期的沉淀,再加上外部因素的推动,图特林根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到1955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到149家,其产品在欧洲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成为欧洲医疗器械的主要出口地和技术创新中心。

 
关键词: 医疗器械

[ 智能网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互联网医院”和“医院+互联网”的区别是什么? 百余家互联网医院落地,200多家企业涌入(附企业名单)
推荐智能网
点击排行

 
 
新能源网 | 锂电网 | 智能网 | 环保设备网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