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改变未来,2020未来科学大奖刚刚揭晓
科学改变未来,2020未来科学大奖刚刚揭晓科学改变未来。刚刚,2020 年未来科学大奖重磅揭晓,三大奖项获奖者分别为: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张亭栋、王振义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
科学改变未来。
刚刚,2020 年未来科学大奖重磅揭晓,三大奖项获奖者分别为: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张亭栋、王振义
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卢柯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彭实戈
获奖者详情
张亭栋,1932年出生于河北,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王振义,1924年出生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获奖评语: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张亭栋和王振义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APL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使APL治愈率达到90%。
几千年来,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曾被试用于多种不同的疾病,但其疗效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可重复的和公认的结论。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确ATO可以治疗APL。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 ATO 和 ATRA 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有趣的是,在与王振义教授的现场电话连线环节,96 岁的王振义教授反问了嘉宾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年这个大奖没有奖励给年轻人?
卢柯,1965 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获奖评语:奖励他开创性的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
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通常材料的强化均通过引入各种缺陷以阻碍位错运动来实现,但材料强度提高的同时会丧失塑性和导电性,这导致了材料领域著名的长期未能解诀的材料强度与塑性(或导电性)的倒置关系。如何克服这个矛盾,成为国际材料领域几十年以来一个重大科学难题。
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以提高铜金属材料的强度,而不损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在金属材料强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卢柯团队发现,在金属铜中引入高密度纳米孪晶界面,可使纯铜的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电导率(与高纯无氧铜相当),获得了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这个发现突破了强度-导电性倒置关系并开拓了纳米金属材料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纳米孪晶强化原理已经在多种金属、合金、化合物、半导体、陶瓷和金刚石中得到验证和应用,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材料强化原理。
卢柯团队还发现了金属的梯度纳米结构及其独特的强化机制。梯度纳米结构可有效抑制应变集中,实现应变非局域化,其拉伸塑性优于普通粗晶结构。具有梯度纳米结构的纯铜样品其强度较普通粗晶铜高一倍,同时拉伸塑性不变,也突破了传统强化机制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 被应用在工业界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彭实戈教授于1947年出生于山东,1985年获法国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学位,1986年获普鲁旺斯大学(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学位,目前他担任山东大学教授。
获奖评语:表彰他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
彭实戈教授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领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
彭实戈和Pardoux合作于1990年发表的文章被认为是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BSDE)的奠基性工作。这项工作开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数学理论,又有在数学金融中的重要应用。彭在这个领域一直持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彭实戈于1992年创建了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从而对一大类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给出了BSDE表示。
彭实戈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望的理论,这与传统的线性数学期望有本质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数学理论仍能够建立。这对风险的定义和定量有重大应用。
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已经步入第五年,五年的荣耀离不开科学家、企业家群体的贡献、坚持与信念。
回首百年前“赛先生”将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引入中国,从科学救国、科教兴国到科技强国,向未知世界不断开疆拓土、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用科学改变未来的科学家,皆因未来而成为我们的时代英雄。
关于未来科学大奖
2016 年,未来科学大奖正式设立,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作为中国大陆首个非官方、非营利、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在奖项评审过程中,有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了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 100 万美元,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科学应当被看见,科学家应当被看见。让无数一直坚持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让为社会进步、为人类文明作出探索与贡献的科学家得到尊重和奖励,是未来科学大奖始终如一的使命。并通过这份学术领域最顶尖的荣耀,见证为全球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激励更多在科学道路上不懈前行孜孜以求的年轻科学学者。
历届获奖人
2016 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 16 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周其林 冯小明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 LIN)
2019 王小云
学术头条联合全球华人专家库,打造未来科学大奖历年获奖者深度报告(可下载 PDF 版本),详情可识别上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这些为全球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之光”正在用自己卓越的科研成果极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以理性的科学思想激发创新生态及科研动力,以求真求知的纯粹精神引领青年科学工作者探索世界。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领先!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2020-09-03
-
科学家:女性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抵抗力更强 多一条X染色体保护2020-09-02
-
科学家发现患糖尿病重要因素:或能够使疾病逆转2020-09-01
-
科学家发现罕见“精英控制者”:不用药物也能控制艾滋病2020-08-28
-
重磅!科学家培育出新冠病毒转基因小鼠模型2020-08-23
-
科学家发现蜜蜂可以“逆转时间”,逆转大脑衰老2020-08-23
-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获KDD 2020首届时间检验应用科学奖2020-08-23
-
莫纳什大学科学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极大缩短太阳能电池检测时间2020-05-21
-
科学家研发盲人视物技术:能够每分钟识别86种形状2020-05-18
-
和信康舌诊AI系统首获中医科学院认证,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2020-05-15
-
和信康舌诊AI系统首获中医科学院认证,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2020-05-15
-
美国吹哨人再次警告特朗普应相信科学,否则2020年将引来最暗冬天2020-05-14
-
华夏英泰:致力成为“科学创新,攻克癌症”的新型T细胞免疫治疗引领者2020-05-11
-
全景科学完成超1亿元Pre-A轮融资2020-05-07
-
全景科学完成Pre-A轮融资, 新产品可实现IVUS和OCT同步成像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