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延长,人类极限是多少?
寿命延长,人类极限是多少?文/陈根追求生命永续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愿望。现代医学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与其自身,与疾病、苦难和死亡的联系。在过去的三百年里,在欧洲中部,即便是不同社
文/陈根
追求生命永续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愿望。现代医学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与其自身,与疾病、苦难和死亡的联系。在过去的三百年里,在欧洲中部,即便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平均预期寿命都大幅提高,在21世纪已达到70岁,而这在19世纪却被视为“高龄”。
二战之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抗生素的发明,让人类平均寿命大大提高。并且,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更新,人类的平均寿命还在增长。在中国,根据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自1990年以来,中国人群的预期寿命增加了近10年,从68.1岁增加到2019年的77.6岁。
探索人类寿命的极限成为科学上无法回避的课题,因为人类寿命的极限也意味着延长人类寿命还可发展的空间。有趣的是,人类寿命的极限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生改变,并且持续存在争议。人类寿命究竟有无极限?面对长寿时代,人类又以何回应?
人类寿命之极限
关于人类到底能活多少岁,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其一,细胞衰退学说。细胞衰退理论认为,人体细胞到30岁达到完全成熟,此后开始走下坡路。所有器官逐渐衰退,每一年下降1%,100年的时间正好完全衰退,再加上之前的30年,人类寿命最长为130岁。
其二,细胞更换学说。对所有动物来说,用细胞分裂次数乘以分裂周期得出的就是自然寿限。人一生中细胞一共要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因此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其三,性成熟周期学说。人类在14岁左右达到性成熟,性成熟期的8—10倍即为人的寿命极限,即112岁—140岁。
在中医古代典籍中,也有过关于“人能活多少岁”的说法。《黄帝内经》有言:“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可见,人类寿命的极限是中外医学都可达成共识的:人的寿命应该在100—120岁左右。
现代医学的精进丰富了人类寿命极限的证据。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寿命和生物标志物参数大型横断面研究的开展,以血液标志物变化、DNA 甲基化等等为标准的生物年龄也被广泛用于人类年龄的预测与评估。
近日,为了量化人类的衰老过程,新加坡生物技术公司Gero的研究团队就与纽约州布法罗市罗斯韦尔公园综合癌症中心合作发现,人体恢复能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慢。30-40岁之间人体恢复能力急剧下降,40岁的健康人需要2周时间恢复,80岁的人高达6周,人类寿命的极限在 120-150 岁之间。
研究人员在连续数个月内对多个参与试验的人员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包括常规的全血细胞计数(CBC)检查。通过对同一个人持续进行动态检测,研究人员准确评估了其生物年龄和个人恢复能力。随后,通过对数转化成比例的全因死亡率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指标,动态生物状态指数(DOSI),来描述参与者的生物状态。
通过对参与者 DOSI 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18-28岁的青壮年恢复时间最快。从40岁开始,DOSI指标弹性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这时候开始加速变老。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从各种疾病中恢复的时间也会变长。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恢复能力会逐渐降低。
在120-150岁之间,DOSI指标弹性将会达到极限。到时候人类的自行修复能力和病症恢复率将达到临界点,不再变化,也就是人类的寿命上限。这也意味着,在120至150岁之间,没有患重大慢性疾病的普通人将完全失去恢复能力,即使一个很小的疾病,就有可能造成重大危害。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采用了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只能够增加平均寿命,却不能提高最大寿命。因为如果不阻止老化过程,就不可能通过预防或治疗疾病而有力地延长寿命,老化过程才是潜在丧失弹性的根本原因。
长寿时代需要弥合健康距离
显而易见,人类的寿命有其极限,人体动态指标更是证明了即便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年龄干预手段,也都只能提高平均寿命或者是健康寿命,而非延长。这同时提示人们制定更为科学的抗衰老措施,对于抗衰老疗法的发展,以及弥合健康与寿命的差距至关重要。
究其原因,长寿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而长寿时代最本质的挑战,就是长寿的人生必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健康损失的挑战,健康生命也将成为最大的追求以及最大的挑战。这必然给社会和个人支付带来压力。
具体来说,2019年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2.6岁,比1990年提升了8.4岁,预计2050年将提升至77.1岁。但是,全球几乎都在经历生育率的下降。现在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生育率低于每名妇女2.1个活产婴儿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总和生育率将可能降至2.2的水平。这将导致未来全球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带来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柱状的加速转变。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带病生存的绝对时间也会增加。人类疾病类型也会经历由急性传染病为主到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转变。要知道,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医疗费用的3~5倍,而长寿时代老龄人口规模的增长必然带来社会医疗总费用的增加。
弥合健康与寿命的差距势在必行。除了学界正在开发的各种抗衰老药物,现代生活的的习惯和节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时序年龄中,有一个经典的 Gompertzian 死亡率定律:婴儿期死亡率较高,随后持续下降,10-15 岁人类死亡率达到最低点,随后便呈指数增长,大约每 8 年翻一倍,持续至 80 岁。但从生物学年龄的角度来评估,人类的死亡风险其实是远低于 Gompertzian 死亡率定律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衰老的本质是自我生理机能的退化,组织器官中的细胞随着人体生长逐渐老化,最终停止分裂走向凋亡或癌变。通过测量与年龄相关的生物指标,例如一个人的血压、体重、皮肤状态等等,就可以确定其生物年龄。
比如,同样是时序年龄为 30 岁的两个人,一个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各项指标同 25 岁的普通人类似,那么从生物学角度看,他就是 25 岁。相反,如果另一个人并不注重爱惜身体,各项生物指标同 35 岁的普通人类似,那么在生物学角度上,他已经到达 35 岁。
也就是说,生物年龄其实是对人类身体状态的一个客观评估。如果一个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得到了更优良的基因,那么他的生物年龄就会更小,也就是更健康,更有可能活的长久。而现在已经知道的空气环境、饮食习惯、精神压力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都是影响生物年龄的重要因素。
其中,霾空气诱发的肺癌已超过烟草带来的危险,成为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杀手”之一。外界环境中的电离辐射、氧化性环境污染,常会诱导异常自由基的产生和蓄积,由此导致老化。西方传统“高热高脂”的饮食越来越多地影响了国人的生活,以致国人的饮食结构很不合理,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从精神压力来看,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世界上有10亿人正经受着精神疾病的折磨。有调查显示,中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超过了心血管疾病,高居首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过度医疗则蔓延在人们的生活中,“是药三分毒”,长年累月地服用药物在治疗某种疾病的同时,也会给其他器官带来伤害。
了解人类寿命的极限不仅对于科学抗衰老具有重要意义,还能让人们在生活中有目的地抵抗衰老。长寿时代是关系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应对长寿时代带来的挑战,如何让长寿时代成为健康时代,也是与每个人都相关的问题。毕竟健康才是长寿的要义。
-
临床发现有效治疗,或可提高HIV感染者预期寿命2021-05-11
-
日本干细胞抗衰技术领先全球!可助延长寿命3倍以上2021-04-21
-
《Science》:腰围成衡量寿命的重要标准?2021-04-19
-
《每日科学》:补充硒可以预防肥胖并延长寿命2021-04-04
-
MacBook寿命只有两年?2021-03-26
-
重视寿命延长,NMN抗衰成为新趋势2020-11-26
-
【周观点】新能源全寿命利用小时数政策的影响分析2020-10-31
-
AI或许已经帮你算好寿命了!2020-10-09
-
哈佛医学院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发AI时钟,能够预测剩余寿命2020-09-22
-
镁光更新固件解决QCL寿命问题 可完美替代机械硬盘2020-04-11
-
英特尔发布665p固态硬盘 号称运行速度更快、寿命更长2019-11-29
-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到77岁2019-09-24
-
福特:自动驾驶汽车只有4年寿命,车企要么转型要么等死!2019-08-26
-
福特:自动驾驶汽车只有4年寿命,车企要么转型要么等死2019-08-26
-
钒流电池将在英国首次辅助电网服务 寿命或达25年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