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大众福特合作敲定,共同研发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或合作造车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19-07-12 16:05:40
热度:327

大众福特合作敲定,共同研发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或合作造车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汽车界,都在期待一个重磅新闻的诞生,那就是全球两大汽车巨头——大众与福特的合作进展,甚至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汽车界,都在期待一个重磅新闻的诞生,那就是全球两大汽车巨头——大众与福特的合作进展,甚至有德国媒体爆料称双方已经就共享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达成框架协议,大众监事会即将在7月11日(德国当地时间)的会议上确定与福特共享其MEB电动汽车平台等事宜。对于这一传闻,大众汽车发言人拒绝就此评论,而福特汽车发言人则表示相关合作事宜还在洽谈之中,一旦有最新消息就会尽快公布。

韩恺特与赫伯特·迪斯

早在今年年初(1月15日),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韩恺特(Jim Hackett)与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博士(Dr. Herbert Diess)在一次电话新闻发布会上,共同宣布将组建一个战略联盟,除了专注于商用车和皮卡的合作生产之外,还将探索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更多车型项目上的联合开发,以此来为双方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合作双方提出两家公司不会涉及合并或交叉持股,而是成立一个由韩恺特和迪斯共同领导的联合委员会来对联盟进行管理。

尽管双方对此事保持了低姿态,但从业界的兴奋不难看出,大家对这一合作还是十分期待的,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双方“掌门人”都很有话题性——他们不仅都是“临危受命”、这两艘遭遇困境的汽车行业“巨轮”也急需他们“掌舵”来“破冰”前行,而这两位“非典型”汽车人的每一项创新举措也因此备受关注。

“跨界大师”两年改革 福特汽车有何变化?

两年前(2017年)的5月,出于对公司业务日趋恶化的不满,福特集团董事会炒掉了(Fires)原首席执行官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正如一位内部人士所说:“艾伦(艾伦·穆拉利,前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CEO)离开后,福特又回到了‘囚犯冲破牢笼’(Without Alan, it’s back to the inmates running the asylum)的困境。”

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韩恺特

时任福特汽车智能移动出行公司(Ford Smart Mobility LLC)CEO的韩恺特则接过了这颗“烫手”的“帅印”,与挽救过福特汽车的艾伦·穆拉利(曾在波音公司任职20多年)颇为相似的是,他也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作为前Steelcase(全球办公家具行业的NO.1)董事会副主席兼CEO、在家具行业干了30年(1981年-2014年)的“大叔”,韩恺特因专注于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对传统行业不断革新而在营销界颇有名气,其经典案例是帮助Steelcase从一家传统得不行的办公家具制造商,成功转型为顶尖工作空间设计公司,堪称“妙手回春”(在这个过程中也裁掉了大约1.2万名员工)。

有意思的是,与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前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瑞麟(Marin Burela,是一位深度足球迷)一样,韩恺特也是一位运动爱好者——他不仅曾是上世纪70年代密歇根大学橄榄球队的一员,还在2014年退休后回到母校担任临时体育总监(后成为永久体育主管,2014年-2016年),并曾为全美橄榄球联合会(NFL)旧金山49人队出谋划策。

尽管一直在传统行业打拼,但韩恺特与许多创新公司创始人交往甚密,同时还曾是IDEO等多家初创企业的股东。2013年就已成为福特董事会成员的韩恺特,从2016年开始帮助福特重构智能汽车业务。在担任福特汽车智能移动出行公司(Ford Smart Mobility LLC)CEO期间,他主导了对旧金山通勤服务新创公司Chariot(一个“货运叫车平台”)的收购、对新创公司Argo AI的重金投资(10亿美元)、与达美乐合作开展通过自动驾驶汽车送披萨等项目。而随着韩恺特成为这艘百年“巨轮”的“掌舵者”,福特在创新的道路上再次提速。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在韩恺特的带领下,福特汽车一方面开展了全球性的组织架构调整(使其更加扁平)、重新定义工作方式(减少内耗并专注于价值最大化的工作)、提升决策速度和沟通效率,从而让福特公司在竞争日趋激烈且不断变化的汽车行业中“保持精益、敏捷和灵活”(而在对福特来说至关重要的中国市场,福特中国的侧重点则是“打造更为精简、高效的本土业务团队”);另一方面,福特不仅在人工智能、共享出行和电动化领域加大了研发投入,而且在同业合作与跨界合作方面都展现出了罕见的主动性和开放性,除了与大众的“结盟”正在不断深入之外,尤其是与百度(打造了更接地气的SYNC+)、沃尔玛(在美开展自动送货服务)、Rivian(创新电动汽车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已经初显成效。

“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智能汽车发展,并且已经成为福特汽车未来全球计划的一个核心部分。我们非常激动地看到越来越多在中国、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产品,甚至是从中国走向全球的产品。”在2019上海国际车展前举行的“福特中国2.0”发布会上,韩恺特也通过视频向国内消费者承诺,福特将加快在中国应用先进智能科技的步伐。

根据福特汽车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福特在华销量达154,042辆,尽管仍较去年同期下跌21.7%。但相较于第一季度来说,福特品牌(包括进口和国产汽车)和林肯品牌汽车的销量分别增长了24%和28%。实际上,在5月和6月,长安福特销量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速超30%,其中新款福克斯(上半年累计销售23,399辆)、新款福特Territory(上半年累计售出19,014辆)和全新林肯Nautilus等车型表现抢眼。而随着“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未来三年内在华推出超过30款新车型,涵盖了福特和林肯两大品牌,其中超过10款为新能源车型)的推进,势必进一步提振市场和经销商的信心。

虽然韩恺特的改革还未完成,但已能看到复兴的迹象。就像CNBC着名财经节目主持人Jim Cramer不久前对他的就职两周年评价那样:“半年前(2018年)的时候,分析师还在担心福特的生存和未来;而如今,我们看到福特正在大力削减成本,在欧洲、拉美等国停售滞销车型,并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其国际业务,并专注于能够盈利的业务……他(Jim Hackett)并不讳言2018年的糟糕业绩,他正在兑现自己的转型计划,创造一个更精简、更专注的福特,让公司即使在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这让人们看到了(福特)在2019年扭转局面的信心。”

化身电动“急先锋” 大众为了转型有多拼?

“转型”对于大众汽车集团似乎已是必选项,然而,作为全球汽车产业“领头羊”之一的大众还必须完成对集团内部进行结构调整和业务拆分重组(包括IPO)、加大北美业务投放以及专门设立中国的业务板块等重大事务,这对于2018年4月12日才正式接替马蒂亚斯·穆伦(Matthias Mueller)、出任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的赫伯特·迪斯来说,都可谓是万分棘手。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

“企业的决策要更快、更灵活,我们需要一个行动迅速的联合舰队,而不是一艘航母。”在接触过迪斯的许多中国人眼里,他是一位“非典型”的德国人——他没有德国人固有的“刻板”,而是一位善于沟通、雷厉风行的“效率专家”和“成本杀手”。

一件颇能体现他的行事风格的事情,就发生在2019上海国际车展媒体日:在事先毫无提醒的情况下,迪斯带领多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高层人士突然出现在了比亚迪展台,并与闻讯而来的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进行了一场极具戏剧性的历史性偶遇。

王传福与赫伯特·迪斯

“我们有同样的目标,都是要实现全面的纯电动化,而你们在海外的电动大巴已经很成功了……我真的希望您有机会能到德国来,看一下、探讨一下(我们)在电池上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性……”迪斯向王传福提出的邀约不仅让现围观的媒体为之一振,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位大众新“舵手”的直率与魄力。

“大众将站在颠覆者的一边,而不是被颠覆(的那一边)。”为了推动大众汽车集团这艘“巨轮”转身,迪斯亲自构想了新十年规划和路线图:根据规划,大众集团未来10年将推出70款电动汽车。这比此前宣布的50款多出了20款;未来10年,该集团电动平台上生产的汽车数量将从1500万辆增至2200万辆(到2028年);而大众汽车对电动汽车的投资到2023年将超过300亿欧元(如果加上在自动驾驶和数字化领域的投资,这个数额将升至440亿欧元),将电动汽车在集团车辆中所占的份额至少提升到40%。

据外媒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大众集团电动汽车在全球的销量仅为2.5万辆,而今年的销量目标则是超过1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达到2018年的20倍以上——即超过50万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众集团将销量的重心市场放在了欧洲和中国。在未来两年内,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将推出超过3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一半将会在中国本土生产;而且大众汽车还将计划到2020年在中国交付40万辆新能源汽车,并最终到2025年交付150万辆。

当地时间5月14日晚间,大众汽车监事会批准了一项“里程碑式”的计划——投资近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7.277亿元)在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建设电池工厂。与之相比,出售子公司Man Energy Solutions(从事工业机械业务)和Renk(从事零部件业务)、重启被延期的卡车/客车部门(包括瑞典斯堪尼亚汽车、德国MAN Energy Solutions等品牌,此前更名为TRATON集团)的IPO等事宜都显得不那么重磅了。

此事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除了这是欧洲大型汽车企业首次自主生产动力电池、这家德国汽车巨头终于试图降低对中国和韩国等国的电池企业的依赖度之外,也展现出大众集团正在积极涉足整车制造之外的众多上游产业链——如锂行业、电池回收、电力基础设施、共享出行等领域,试图构建电动汽车完整“生态圈”的巨大“野心”。

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布局显得更加“激进”。今年3月,大众汽车品牌一口气发布了朗逸电动版、高尔夫·纯电以及宝来·纯电三款纯电动车型,加上在售的途观L PHEV、帕萨特PHEV以及蔚揽旅行轿车GTE,大众汽车品牌将在中国组建越来越完善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在2019上海国际车展上,大众还宣布,2019年在中国将向电动化等领域投资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9.39亿元),以实现到2020年推出30款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目标。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在7月初指出,尽管他对(大众)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转向纯电动汽车路线可能会在短期内损害其收益:“可持续交通的决定性战略最终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实力和市盈率……而大众汽车与福特汽车的谈判,(一旦达成合作)将有助于降低双方在电动汽车投资上带来的财务风险。”

写在最后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赵福全指出,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哪怕是昔日的“王者”在应对未来的产业重构时,想要认清发展路径也并不容易:“汽车产业的长期从业者们要努力摆脱‘经验’的束缚,力争实现思维上大的突破,同时要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扫清障碍,才能让企业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业内普遍认为,在智能驾驶、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能够帮助福特和大众节约数十亿美元的研发开支。尽管韩恺特曾表示MEB平台的共享使用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只要大众与福特能有效利用双方共有资源、创新能力和互为补充的市场定位,就有望实现提高竞争力这一共同目标。

中国有句古话:“处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从此次大众与福特的谈判进入“持久战”,不难看出双方在开创全新合作模式的道路上,大概还需要弥合不少的分歧。在笔者看来,现在正是两位“掌门人”运用大智慧,展现大格局,建立大平台,形成大能力的关键时刻。